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 方芳
中央銀行制度是最重要的現代經濟制度之一,在國家金融制度體系中居于基礎地位。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基礎貨幣投放機制,健全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也指出,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健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決策機制,完善基礎貨幣投放機制,推動貨幣政策從數量型調控為主向價格型調控為主轉型。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實現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目標?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方芳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一起來看。
第一,提升央行履行金融穩定能力,構建健全的中央銀行職能。從國際環境看,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國內環境看,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換。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和國內局勢,我國央行迫切需要提升履行金融穩定的能力,應對易發高發、傳染性強、隱蔽性高的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2017年以來,央行在“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指導下,有效遏制宏觀杠桿率上升勢頭,平穩處置包商銀行等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強化日常監測與評估,防范可能出現的“黑天鵝”和“灰犀牛”風險。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要求央行加強自身對風險的預判和應對能力,切實履行金融穩定職能。
第二,重塑央行獨立的貨幣政策。面對多國央行紛紛降息的國際背景,我國央行該如何應對?是順應全球降息風潮,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是仍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即使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向零利率方向趨近,我們也應堅持穩中求進,精準發力,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松政策,始終堅守好貨幣政策維護幣值穩定和保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福祉的初心使命。”
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央行基于對我國與西方主要國家發展態勢以及增長的周期差異性的判斷而作出的選擇。從國內環境來看,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高端制造業較快增長,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這就要求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環境。
第三,用更精準的貨幣政策工具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引導金融回歸本源,就是要增強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2018年以來,針對商業銀行信貸增速放緩,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的融資困境,央行實施9輪定向降準,明確鼓勵商業銀行運用定向降準資金發展普惠金融,支持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合計釋放超過4.2萬億元的降準資金。2020年4月,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動復工,應對海外疫情擴散帶來的負面沖擊,央行針對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向這兩類中小銀行定向釋放降準資金合計約4000億元。考慮到央行已將中小銀行使用降準資金發放小微、民營企業貸款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考核,定向降準有利于引導中小銀行回歸基層,釋放的資金能對癥下藥地緩解小微、民營企業的融資困境。除此之外,2018年以來,央行還推出并試點運作民營企業債權融資支持工具,推動研究創設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以信貸支持、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三箭齊發”為導向,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綜合運用多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經濟發展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與傳統中央銀行相比,現代中央銀行具有五大新特征:一是貨幣供給更為合理;二是價格工具傳導機制更為通暢;三是履行金融穩定能力更強;四是貨幣政策更為獨立;五是貨幣政策工具更為精準。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國際形勢,我國央行需要不斷提升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完善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建設,為高質量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
經濟大家談 | 進一步釋放“新消費”潛力,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
經濟大家談 |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構建良性持續的國內國際雙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