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陳明星,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 葉超
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工作成效顯著。2020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點,城鄉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歷史機遇。繼續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各地區及各領域的共識。
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推動了人的城鎮化與市民化進程
過去六年,我國各地區著力轉變以“土地城鎮化”為核心的粗放式發展道路,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以農民工市民化為重點推動工作,關注“人的城鎮化”。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3年的53.7%提高到2019年的60.6%,城鎮人口約累計增加1.17億人,年均增加約1955萬人。在人口流動速度和規模日益加劇的背景下,特大城市積分落戶制、居住證制度、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等戶籍改革為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提供了新路徑,逐步打破了城鄉戶籍二元體制的隔閡,有效推動了人的城鎮化與市民化進程,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和城市環境提升等工程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
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通知》,部署有效解決棚戶區改造中的困難和問題,扎實推進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2018年,國務院出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快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并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這些重大民生工程切實改善了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居住條件,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也推動了我國大中小城市人居環境的合理規劃和綜合整治。城市生活空間更加宜居和合理,城市功能也更趨于完善和綜合,為解決城市內部二元結構問題提供了重要抓手。
依托城市群優化了城鎮化空間形態與國土開發結構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城市群,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最具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地區。快速發展中的成渝、長江中游、中原、哈長等城市群也日趨成為帶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略格局,推動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更加均衡,充分發揮了城鎮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
老工業城市、資源型城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資源型城市與老工業城市加快了綜合性的城市更新建設,突出實施了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和獨立工礦區轉型發展等舉措,積極推動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與水土氣污染治理等生態修復工作,并積極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這些城市的工業遺產與歷史文化遺跡也得到保留,城市文脈與人脈得到延續。
推進高質量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和規劃編制工作
新型城鎮化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的綜合性過程,涉及發展階段判斷、重點領域、空間布局、城鄉要素統籌、各種資源配置、地方發展實踐等,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進行有效指導。第一版新型城鎮化規劃有效期是2014—2020年,即將于今年到期。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給新型城鎮化建設帶來新的挑戰。因此,制定2020后新型城鎮化的路線圖十分必要。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城鄉關系也隨之發生深刻變革。新時代不僅是一個涉及時間階段的判斷,更是空間和社會發展狀態的判斷。“十四五”時期是我國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期,亟待開展高質量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和規劃編制工作。
加快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縣域新型城鎮化,有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農民是人的城鎮化的關鍵,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主體。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是不可分的整體,市民化是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重要紐帶。未來需采取多種途徑著力推進市民化進程,重塑新型城鄉關系。統籌推進異地城鎮化與就近城鎮化兩種模式。一方面,進一步加快戶籍及其關聯的社保等系列化制度的綜合改革,推動流動農民工在工作城市享有與本地人相同的就業、教育、醫療的機會和待遇。另一方面,需要更加重視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農村轉移人口的就近市民化,推進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
經濟大家談 | 進一步釋放“新消費”潛力,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
經濟大家談 |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構建良性持續的國內國際雙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