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華中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導,上海交通大學社會治理創新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袁方成
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即將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基礎上邁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迫切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人才競爭成為當前各地發展競爭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城市人才”政策對于地方經濟和社會長遠大局發展至關重要,這需要我們推動政策理念從需求側向供給側轉變,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協同、法治保障、制度支撐的“城才”新格局。
如果說供給側改革的本質是通過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再組合、再配置,重塑我國產業體系,推動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那么關乎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長遠大局的“城才”政策,也亟需推動政府部門職能的轉變,從需求側人才獎勵轉向供給側企業扶持,從賦權、助企和增能三個維度,實現人才政策的轉向,增強人才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第一,更新政策運作思路,賦權于企。首先,在人才引進的總體鏈條中,政府應扮演統籌引導、信息集成分享以及權益保障的角色。為此,在“城才”政策的策劃、制定和運作中,要突出賦權于企的思路,把評價、引入、培養的主動權賦予企業或者社會第三方,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其次,地方政府應積極轉變相關職能,充分運用信息化工具,建立統一的地區人才信息平臺,公布企事業特別是高技術型和高成長型企業名錄,實現境內外人力資源信息共享。最后,主動實現從“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減輕各類人才的住房負擔;要擴大城市高質量醫療服務的覆蓋范圍,為人才群體及其家屬提供優診優療服務;同時,可為各類人才優先安排子女教育入學,打通綠色通道,緩解教育壓力。
第二,發揮市場聚合優勢,助力于企。各地政府在精準定策和施策的過程中,應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積極推進供給側政策創新。首先,著力引進優秀企業,發揮龍頭企業聚合人才的虹吸效應,幫助企業降低引才成本,由硬性的人才引進轉向柔性的購買人才智力服務的靈活機制。鼓勵企業和獵頭公司等中介機構就人才引進、培訓與使用建立廣泛合作,政府按照相應比例予以成本補貼。建立科學的人才能力評價關系體系,按照人才對于企業、社會或城市發展的可估貢獻程度給予不同比例的薪資補貼。其次,可嘗試在免稅貼息基礎上建立專項獎勵機制,將政府牽線搭橋大型對外交流平臺與人力建設機制有效聯結,按需引才。按照引進人才的不同層次并分別給予不同額度資金獎勵,用以鼓勵本地企事業單位、人才中介組織的引進和舉薦精英,通過大型展覽會等交流窗口加強精英引進與政策宣傳。最后,在企業成功引進高技能、高學歷員工后,可考慮財政支持個人專項工作室,培育企業能人,為入駐個人或團體在項目申報、用地審批、貸款申請、設備引進和成果審批等方面開通綠色通道,對于具有特殊貢獻的各類能人授予榮譽稱號,強化精神激勵和社會褒獎,促進人才群體快速融入企業并創造價值。
第三,強化優勢協同導向,增能于企。對于城市發展而言,更需要快速將人才群體的優勢專長和能力轉化為生產力和經濟社會價值。為此,相關部門要關注專業技能人才引進,薦才于企。各地高校和科研機構擁有大量的專家資源,在相關政策制定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建立相應的聯動聯建機制,集成各方優勢,形成政府統籌、專家指導、企業培育、人才示范協同格局,強化優勢協同導向,增能于企。基于各地發展現實基礎,可以嘗試采取“滴灌式”人才培養策略,不斷提高人才的“成才率”。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工匠精神”與示范效應,堅持問題導向,實行精準培養,支持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探索推廣技師制度,實行年薪制和股權期權激勵,參照中高層管理人員標準落實薪酬福利待遇,并對于企業引進或自主培養的技能人才以個人為單位給予薪資補貼。按照“技能競賽+專家(企業)舉薦+專業評審”的申請和評價模式引進專業技能人員,設立特聘崗位津貼與帶徒津貼,推薦任職或掛職,以此激勵自身主動性與積極性。與此同時,注重有效聯結高校專家資源和企業項目資源,政產學協同推進。鼓勵試點校企聯合培育科技型人才,設立專門獎勵倡導高校學生入企參加實習或項目研發。同時鼓勵地方人才培訓機構、地方高校與企業開展聯合培養,由政府提供培訓補貼。此外,也要發揮市場協同作用,努力探索專項技能人員引進的租賃模式。鼓勵用人單位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向人才中介機構租借各類技能人員,加強政策宣傳與法制建設,建立發展人才租賃后臺服務與調控體系,充分保障租賃對象的自身權益,推動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在市場上充分、有序流動,實現高度融合。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已得到有效控制,各行各業均已復工復產,新一輪“城才大戰”勢必更加激烈。從國家層面來看,更充分地發揮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推動作用,使之成為未來中國發展的重要引擎和“發動機”,是緊迫而關鍵的議題。基于此,應積極推動人才政策思路從需求側全面向供給側轉變,發揮企業的主體能動作用,提升政府的服務效能,促成企業、政府、人才三方共贏,進一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協同、法治保障、制度支撐的“城才”新格局。
原文責編/李一丹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
經濟大家談 | 進一步釋放“新消費”潛力,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