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專聘研究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林堅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繼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抓好生態環境保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我們應該時刻牢記,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生態系統為人們提供生存條件和生活資料,也是經濟活動的起點。例如,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由植物光合作用開始的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轉化和再生,這個過程把太陽能轉變為地球有效能量,這是維持地球生命生存的條件。如果生態失衡,就會危及人們的生存,影響經濟的發展。
生態系統具有多方面價值
自然價值。人類要充分認識到大自然的價值決非只是人的工具價值,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內在價值。要承認自然資源的價值,為它制定價格,建立完善的自然資源使用的代價系統,實行自然資源的有償使用,這是資源保護的重要措施。
支撐生命。人們賴以為生就要依靠生態系統,包括空氣、水、食品,等等。如果地球上沒有植物,沒有昆蟲、微生物,那么人類至多只能存活幾個月。生命是大自然的偉大創造,對一切生命都要給予極大的尊重。
提供資源。生態系統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無盡的資源。生態因素作為資源成為勞動對象,它進入生產過程構成生產的要素。生態活動必須符合科學的生態觀和生態規律,追求最好的“生態效益”。
共生互動。人類活動不能損害地球基本生態過程。自然界的許多價值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質,沒有它人類就不可能生存。
生態系統為經濟發展提供原材料
生態系統為經濟發展提供原材料,在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須臾不可缺少。社會生產是立足于對生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生產對人類有用的物品,提供衣、食、住、行的保障。社會生產是為了滿足人類社會需要而進行的生產。經濟系統的運行是社會有序運行的基礎。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生態經濟體系。
生態經濟,就是遵循生態學原理和規律的經濟,是生態和經濟的復合系統;其本質是把經濟建立在生態環境可承受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生態經濟學是研究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之間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價值增值及其應用的科學,是從經濟學角度來研究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所構成的復合系統的結構、功能及其運動規律的科學。它通過研究自然生態和經濟活動的相互作用,探索生態經濟社會復合系統協調、持續發展的規律性,為資源保護、環境管理和經濟發展提供理論依據。生態經濟學理論適應了當今世界為解決資源合理開發、生態環境有效保護、經濟合理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大問題,其宗旨在于探索人類實現資源、生態、環境、人口、經濟、社會相互協調的有效途徑,為解決全球性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提供科學的方法和理論依據。
生態經濟學的要旨是力圖解決生態有限性與經濟需求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尋求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相互協調發展的途徑。生態經濟學的核心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其理論基礎包括生態系統理論、生態承載力理論、生態平衡理論、深生態學理論等。生態經濟的實踐形式包括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工業、生態信息業、生態服務業、生態金融,等等。
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必須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切實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推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環境美麗。如果能夠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構建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是將生態文明融入經濟體系的具體任務,也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推動產業生態化改造升級,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等,應用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技術;另一方面,實現生態產業化,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通道,發展現代農業、生態旅游和林下經濟等,實現生態資源資產的保值增值。生態經濟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物質基礎。
要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發展道路,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為發展生產力提供生長點,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