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山大學副校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 李善民,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助理、副研究員 史欣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為2020年要抓好的重點工作之一,提出“對外開放要繼續往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方向走”,進一步表明了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的決心。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從長遠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科技領域開放合作,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既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形成我國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關鍵一招”。因此,加快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建設對于踐行新時代我國對外開放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部署。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是逐步演化、不斷完善、最終確立的。從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到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在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不斷演進和成熟的過程中,從自由貿易試驗區到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戰略部署也在逐漸形成。從時間軸來看,2013年9月29日我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設立,此后2015年、2017年又設立第二批、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基本上形成了東中西協調、陸海統籌的“1+3+7”自貿試驗區“雁陣”格局。在此背景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不難發現,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與實踐不斷演進的結晶,既有科學的理論根基又有堅實的實踐支撐;是新時代新思想的偉大踐行,承擔著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歷史使命。
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關鍵樞紐。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是黨中央著眼于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發展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自由貿易港作為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首要的任務就是聯動和融合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連通的先決條件是,要素跨境流動的便利和自由化。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目標就是對標國際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實現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往來自由便利及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可以講,海南自由貿易港的設計不僅考慮了傳統國際經貿往來的特點,更兼具數字經濟時代的思維和視野。在全球經濟網絡中,某一個網絡節點要素流動效率高于周邊其他地區,資源便會向這個網絡節點集聚從而獲得更高的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其結果就是,該網絡節點成為連接國內資源、市場與國際資源、市場的關鍵樞紐。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謀劃和部署,海南自由貿易港無疑要在新時代擔當這一重要角色。
引領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先行“頭雁”。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實踐的基礎上審慎部署和實施的。因此,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5年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宣布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從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演進歷程來看,自由貿易港不僅是經濟層面的對外開放,而且還要構建全方位的開放新體系。從戰略目標來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就是要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從政策延續性來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對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精華的汲取與凝練,但在實現路徑上不再是漸進式地趨同國際先進水平,而是開放力度一舉達到(或接近)國際最高水平。從角色定位來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不以傳統轉口貿易和加工制造為重點,而是以發展國際旅游、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這與自貿試驗區設立之初依托海關特殊監管區開展貨物貿易便利化的定位是有顯著差別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制度集成創新,是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實踐過程中逐漸顯現的最大訴求。通過自貿試驗區摸索出改革創新的方向,在自由貿易港建設中落地并不斷豐滿,實現自由貿易港與自由貿易試驗區之間的有效連通,從而建立起以自由貿易港作為“頭雁”的中國全面開放平臺“雁陣”格局。
原文責編/銀冰瑤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