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主任、教授 張興祥,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王藝明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問題,國際社會和國內各方面都給予很高的關注。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自由貿易試驗區(包括自貿港)是鏈接“雙循環”的重要平臺和關鍵節點,也是促進“雙循環”新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撐。
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是辯證統一的,必須統籌兼顧,聯動發展,才能相得益彰。自貿試驗區的高水平開放,就要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通過促進國內規則規制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更好地聯通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這樣才能成為促進“雙循環”的重要載體。
充當“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橋梁紐帶。在對外開放中,“引進來”與“走出去”是一體兩翼的關系。一方面,自貿試驗區作為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在招商引資方面更為積極主動。2020年開始實施的《外商投資法》,有利于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當前,我國以“兩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鎮化和重大工程建設)為重點,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自貿試驗區應以此為契機,擴大外商投資范圍,引導外資流向高端制造業、智能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以及數字貿易、工業設計、檢測檢驗等新興服務產業。引入高質量的外資,有利于提升自貿試驗區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有利于我國主導產業補鏈強鏈,這為構建更暢通的“內循環”奠定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資金、技術、管理和市場方面積累了一定優勢,具備“走出去”的條件,特別是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新興市場。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可以進一步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市場,構建我國對外貿易投資新增長點,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自貿試驗區可以發揮政策疊加優勢,努力充當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推進器。例如,上海自貿試驗區對境外投資一般項目實行備案管理,推出跨境并購融資業務,給予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稅收優惠,這些創新舉措有效激勵了國內企業的對外投資與跨國經營,讓企業大膽“走出去”。
充當“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樞紐和門戶。“一帶一路”建設為自貿試驗區向外拓展提供了放射線,反過來,自貿試驗區充當“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樞紐和門戶。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嚴重沖擊了全球供應鏈體系,國際物流運輸體系對于保障全球供應鏈安全至關重要,這方面,自貿試驗區剛好可以大展身手。通過深入實施“大通關”工程,自貿試驗區有效促進現代物流在全球范圍內的大發展,尤其是多式聯運模式的新突破,堪比打通了“一帶一路”的“任督二脈”。打通國際物流大動脈,這對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功莫大焉。
充當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堅持“兩手抓”:一是設立自貿試驗區,優化區域發展布局,經過5次擴容,一個覆蓋東西南北中的境內自貿區網絡已基本成形;二是加強與各國經貿合作,推動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推進中日韓等自由貿易談判,逐漸構筑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積極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建自由貿易區。中國正在引領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進程,自貿試驗區將成為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支撐。單個看,每個自貿試驗區都是全球自貿區網絡的關鍵節點;合為一體看,境內自貿區網絡是全球自貿區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網聯網,功效倍增。境內自由貿易區與境外自由貿易區之間協同共進,融合發展,將成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有力推手。
充當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重構者。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巨大沖擊,中國產業鏈和供應鏈也因此受到影響。應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局,尤其是考慮到后疫情時代產能需求和供給不足,自貿試驗區應早作謀劃,掌握主動權,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構。中國需要另辟蹊徑,一是以自貿試驗區為基點,努力構建國家價值鏈(NVC)網絡;二是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努力構建新的全球價值鏈網絡,并實現國家價值鏈與全球價值鏈之間的協調。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
經濟大家談 | 進一步釋放“新消費”潛力,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
經濟大家談 |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構建良性持續的國內國際雙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