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博導、系主任 劉偉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產業鏈供應鏈的維系是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的重要標志,也是鞏固中國制造競爭優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需要。當前中國供應鏈開始進入競爭優勢提升期,供應鏈發展正面臨全球資金回流、供應商本土化、產業鏈升級、數字化經濟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因此,疫情危機后加快推動中國制造企業供應鏈發展至關重要。抓好中國制造業供應鏈這個著力點,全面布局、多方協同、精準發力,我們相信中國經濟一定能打開發展新局面。
應對疫情沖擊,如何穩定中國制造業供應鏈
中國制造業PMI指數穩中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但從疫情的影響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對全球經濟和我國產業發展的影響仍將持續。
全球供應鏈層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穩市場、保增長、保民生,確保全球供應鏈開放、穩定、安全。然而,全球供應鏈恢復面臨較大的挑戰,因此,穩定中國制造業供應鏈非常重要。
一是保證全球供應鏈開放。開放是保證供應鏈不中斷的首要前提。宏觀層面,全球應協同一致,加強抗疫聯動攻關,有效降低關稅,清除供應鏈障礙,確保關鍵的航空、航運、鐵路等運輸方式不中斷。積極發揮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價值,推動各國區域信任與合作,利用各國獨特的資源、地域優勢,加強區域性合作,打通產業合作全鏈條,實現優勢互補。企業合作層面,面對疫情危機,從供應鏈長期合作出發,中國進出口企業要主動加強海外供應商的信任與關懷,加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成本可控的范圍內,優先選擇國際采購,確保國際供應鏈合作不中斷。
二是保證全球供應鏈穩定。中國作為疫情中率先復蘇的國家,要展現大國擔當,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加強與全球主要貿易合作伙伴在航運、航空、關稅、海關、商檢、金融等方面的高級別磋商,發揮溝通與橋梁作用,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框架下開展非常規時期的貿易互惠,破除供應鏈上的制度壁壘,確保全球供應鏈的長期穩定。
三是保證全球供應鏈安全。鑒于全球疫情暴發帶來的深遠影響以及抗疫的長期性、復雜性等因素,要積極發揮聯合國、WTO、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機構作用,積極推動全球供應鏈應急協同機制建設,構建全球供應鏈合作的應急機制、互惠機制、產能合作機制以及法律合作機制,加強高級別磋商,加強供應鏈產能協作預警和風險監測,防范跨境物流中斷,積極構建信息共享的國際供應鏈協同體系,防止全球經濟大衰退。
國內產業政策層面。一是研究外貿供應鏈“固鏈”計劃,出臺非常規時期的扶持政策。鑒于當前進出口供應鏈受到全球疫情的顯著影響,應采取“固鏈”計劃,推出更強有力的措施扶持進出口產業發展。例如,在出口政策中,要深度調研外貿出口企業的困難與訴求,對可能出口受阻的訂單進行信息溝通與協調,整合構建出口訂單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出口訂單的國內需求轉移,推動出口產能國內共享。在進口政策中,要出臺相關稅收減免,對具有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以及研發、生產、測試設備等進口物品,積極尋找國內替代和國產化,提高國內產業配套水平,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收購、吸引國外企業向中國轉移,形成國內完整的產業供給體系。對進出口貿易企業,要在調費率、再融資、給補貼、保險理賠、進出口退稅等方面上,實施更為精準的扶持政策,助力外貿企業恢復產能。
二是抓住消費回補窗口期,推動內需供應鏈體系分層優化。緊緊抓住消費回補的戰略機遇,實施有效擴大內需政策,加快謀劃實施一批新的擴內需、補短板、強弱項項目,利用項目拉動內需,促進國內產業的供應鏈系統布局。此外,根據不同產品的需求,對供應鏈開展分行業管理,對于應急物資供應鏈,要優先進行產能保障和建設,對民生物資供應鏈,要確保產能平穩和充足供應,對戰略性物資如糧食、石油等產品,要加強國內產能儲備,謹防全球疫情帶來的逆向傷害;對高新技術尤其是新基建建設相關的技術,要加強其供應鏈系統設計與優化,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著力促進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供應鏈整體體系建設,抓住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創新機遇,促進供應鏈的創新發展。
三是加快完善保障支撐,推動供應鏈金融與平臺服務體系建設。供應鏈健康發展離不開健全的制度保障。要積極把握新時期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重大趨勢,積極推動供應鏈金融體系和平臺服務體系完善。在供應鏈金融體系建設中,要出臺相關金融政策,發揮核心企業作用,分擔緩解核心企業的業務壓力;要鼓勵物流與供應鏈服務企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和金融機構通過大數據、AI、物聯網、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為供應鏈金融業務賦能,鼓勵核心企業利用自身優勢,切入供應鏈金融服務領域,協助構建供應鏈金融生態圈。要積極發揮各類平臺型企業(交易平臺、信息平臺)在疫情防控中的有效供需對接和快速資源分配組織作用,推動平臺服務安全體系建設,制定平臺供應鏈監管體系,加快建設以平臺為核心的高效供應鏈體系。
四是依托供應鏈升級戰略機遇,加大供應鏈營商環境建設。當前,中國供應鏈發展正面臨全球資金回流、供應商本土化、產業鏈升級、數字化經濟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中國應制定準確的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轉型規劃,以穩定的運營環境和立足先發的產業變革趨勢吸引國際資本和國際人才的關注,并通過外資市場準入、外資金融機構開放、穩定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形成穩健的市場環境組合拳,構建高質量、高效率、透明化的政策供給體系,提供良好的供應鏈營商環境。
疫情危機后,如何加快推動中國制造企業供應鏈發展
第一,高度重視逆全球化影響,對制造業供應鏈進行長期系統布局。中國具有世界最完備的制造行業門類和配套體系,在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將給全球化帶來嚴重傷害。因此,一方面,要高度警惕少數發達國家利用自身資源、關鍵設施、核心技術及其他優勢,削弱中國對供應鏈的主導權和控制權。另一方面,要以重點制造企業供應鏈為抓手,國家有關部門應認真梳理現有供應鏈體系、結構,深入分析供應鏈的各類主體、戰略資源、變革趨勢等關鍵因素,針對供應鏈核心問題與缺陷,進行戰略性的系統設計與規劃,著力完善和優化供應鏈體系與結構。
第二,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深度提升中國制造業供應鏈管理能力。在當前發達國家產業大面積停擺的情況下,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和價值鏈提升迎來了戰略機遇期。一方面,要深度研究中國各個制造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通過發布產業轉型指南,引導產業創新轉型,完善產業鏈條,加強產業鏈的補鏈、重整和提升,加強產業鏈集群建設,提高中間品國內替代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抓住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系統提升中國制造企業供應鏈管理能力。要深度推動制造企業與物流供應鏈企業融合而發展,鼓勵制造企業要將供應鏈管理能力列入企業戰略能力提升范疇,鼓勵制造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能力,開展供應鏈產能系統分析,構建多源供應計劃,提升應急系統組織與管理能力。
第三,加強區域經濟全面合作,加強制造業供應鏈全球布局。走出去戰略是中國制造業全球化發展的重要選擇,也是中國供應鏈崛起的必由之路。要積極加快自貿區建設,利用自貿區的制度創新為輸入國際優質資源和輸出中國產品提供更為便利的國際環境。要加快國家磋商,與更多國家簽訂區域合作協定,高標準推動產業鏈與供應鏈合作發展。在全球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發展中,要積極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加強全球資源整合和海外建廠,了解歐美市場的消費需求與偏好,利用中國產業復工環境穩定和優厚人才福利提升研發能力,構建人、研、產、銷、供的供應鏈全球化布局。
第四,高度重視供應鏈安全建設,提升制造企業供應鏈彈性。系統梳理“走出去”企業在全球供應鏈建設中的經驗與教訓,高度重視供應鏈安全體系建設,以重點行業企業為核心,推動上下游企業共同開展供應鏈“備鏈”計劃,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利用新基建建設契機加速構建智慧供應鏈體系。要在中國制造2025的十大關鍵領域如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領域優先開展供應鏈彈性建設,增強中國供應鏈的韌性。
原文責編/李一丹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