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系教授 陳飛翔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再次強調,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的國際地位快速上升得益于積極有效地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正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擴大的背景下,中國啟動了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型的進程。中國經濟在過去四十余年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對外開放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沒有對外開放就沒有中國經濟生氣勃勃的今天。
應當看到的是,盡管當前面對的外部風險和困難可能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但同以往任何時候相比,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都處于更加有利的位置上,也需要更加堅定地支持和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經過四十余年來卓有成效的對外開放,我們已經積累起強大的經濟實力,獲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快速攀升,在全球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不斷增強,無論在哪個方面中國都已經成為國際市場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角色之一。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許多重大問題也需要在全球化進程中有效地解決,我們需要早日把對外開放這個昔日高速增長的“發動機”打造成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面對當下風云激蕩的局面,特別需要對經濟全球化的戰略價值有更科學的把握,對深化開放的引領地位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更有深度的開放
中國經濟成長轉型需要新一輪的對外開放,需要對外開放再出發。過去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時也把整體資源配置深深地鎖定在國際分工的低端環節上。相對于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以較低端的大規模商品出口和引進外資拉動GDP總量增長是我國資源配置的一次革命性進步,但隨著時間推移各種深層次矛盾也開始集中暴露出來。
為了真正擺脫傳統的增長路徑,當務之急是要加快重構我國對外開放的經濟格局,在擴大和優化開放過程中再次對資源配置進行整體重組。一方面要利用國際市場需求為傳統產業逐步退出提供空間,另一方面要面向國際市場需求,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成長步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效發揮國際經濟循環的積極作用,事關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和長遠發展。
全球化持續深化需要更加主動的開放
當前以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革命方興未艾,正引領經濟全球化走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一方面,新的技術革命將帶來資源配置方式新的革命,更進一步突破現有制度安排對改進資源利用效率的各種束縛,極大地拓展全球經濟發展的未來空間。另一方面,新的經濟全球化將給各國帶來更為激烈的外部競爭,帶來利益分配格局和不同國家之間國際地位的深刻變化。
經濟全球化過程本身具有很強的自我強化效應,技術的累積、制度的沉淀會導致前期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存在的發展差距進一步擴大,不同國家之間的分化可能更加突出。經濟全球化時代里,只有能進入世界發展中心的國家才能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應當也必須更加積極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步伐把自己打造成全球經濟中心,進而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正能量,保持持續前行的旺盛活力。
構建命運共同體需要更加廣泛的開放
事實已經證明,西方的發展路徑和價值觀念并不具有普遍性。時至今日,西方模式沒有給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帶來成功的范例,而且其自身發展的內在矛盾日益明顯的凸顯出來。政府治理無能,基礎設施日益陳舊,利益分配矛盾不斷擴大,對外掠奪本性日益顯露,美國新冠肺炎疫情無法控制的現狀更讓西方社會制度充分顯示出其低效和無能,隨著時間推移,西方在經濟全球化中的相對地位將加速下降。中國通過自身的快速發展日益彰顯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必須也必然要通過更加廣泛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來更好地發揮出示范效應,既更好帶動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美國當下正在竭盡全力把中國擠出全球化體系,目的當然是借此來阻斷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警惕,決不能讓其陰謀得逞。這從反面提醒我們,應當以更大的決心,更堅定的步伐推進我國的對外開放。
來源:《國家治理》周刊2020年8月第3期
原文責編/臧雪文 賀勝蘭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
經濟大家談 | 進一步釋放“新消費”潛力,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