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常慶欣
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將于9月2日在北京開幕,本屆服貿會的主題為“數字開啟未來,服務促進發展”,將繼續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辦,突出數字化、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特點,為全球展客商搭建服務貿易展示、交流、洽商、合作平臺,更多國家搭上數字化發展快車,共享數字世界繁榮成果。當前,數字技術在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建設數字中國,需要調動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只有人人共建,才能實現數字技術的全面共享,形成推動人民群眾共同參與的強大合力,增強數字社會的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構筑美好生活的新圖景。
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推動生產方式智能化
數字技術將加快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穩固國民經濟根基。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著力點,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數字技術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帶動了傳統產業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變革,促進各類原材料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加速邁進,實現產業鏈高級化、現代化,鞏固壯大了實體經濟根基。同時,數字技術的發展也不斷催生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數據賦能全產業鏈協同轉型起到了重要的導向作用。在此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進一步構建數字技術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效機制,提升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競爭力和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
數字產業的蓬勃興起提高了供給引領并創造新需求的能力。憑借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和產業整合能力,數字產業為我國產業鏈的供給側改革提供了強大動力,分享經濟、網絡零售、移動支付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競相涌現,優質消費品、中高端產品供給的持續擴大,帶動服務模式和產品的創新升級,成為擴大內需、暢通產業循環的新引擎。我國線上經濟同線下經濟的深度交融,“互聯網+流通”大大降低了全社會的物流成本,實現了物流體系的數字化運作,供給體系得以提質增效,提升了我國商品和服務市場的競爭優勢,保障了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穩定性、連續性,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路徑依循。因此,只有順應數字技術變革生產方式的新趨勢,才能成功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讓信息化數字化發展成果更好造福社會、造福人民。
建設全民暢享的數字社會,帶動生活方式提質優化
公共服務方式的數字化轉型,帶動了群眾生活水平的整體提升。數字技術、數字產品在民生領域的應用,有利于及時補齊民生短板、強化民生服務。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使線上線下公共服務融合發展勢頭強勁,線下服務機構納入互聯網平臺,催生出新型服務模式,促進了公共基礎設施的共享和應用,提升了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蓬勃興起,網上購物、在線教育、智慧圖書館、遠程醫療等各類便民應用深度開發,平臺經濟全面提速,構成了數字社會的諸多元素,帶動生活方式智能化,更好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
信息時代的新發展成果融入城鄉一體化進程,滿足了全民共享數字社會的美好愿望。建設智慧城市,是提高宜居度的新探索。與此同時,我國數字鄉村建設也取得巨大成效。伴隨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貧困村寬帶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貧困縣網絡零售額超過千億元,電子商務走進農村,極大激發了農村社會的發展活力,加快了鄉村振興步伐。不僅如此,數字技術在農業中的廣泛應用,也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水平,有助于廣大農民增加收入,助力農業現代化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立涉農信息普惠服務機制,推動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為數字技術在鄉村的應用指明了方向。從智慧城市到數字農村,信息普惠大眾的服務機制日益健全,數字中國的建設成果全方位豐富了人們的數字生活體驗,越來越成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
營造良好的數字生態,構建可持續的數字世界
建設文明安全的數字世界,需要不同國家合力推動,促進各國人民共享數字發展機遇、共享數字時代紅利,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正面效應。
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要求時刻加強對關鍵數據的安全保護,切實維護人民利益、社會穩定、國家安全。首先,要高度重視涉及國家利益的數據保護,健全互聯網安全法律法規和制度標準,建立關鍵信息產業的保護體系。強化數據安全評估和審查力度,健全信息安全的監測預警、應急指揮、攻擊溯源的相關機制,切實提高維護國家數據安全的能力,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其次,要加大對個人隱私的數據保護力度,加快推進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的基礎性立法,強化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護,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最后,要注重涉及商業秘密的數據保護,加大對技術專利、數字版權、數字內容產品等的數據產權保護力度,提高侵權代價和違法成本,維護社會穩定。
完善數字經濟的管理和規范體制,形成適應并支持數字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制度環境。健全共享經濟、平臺經濟、新個體經濟等數字經濟的管理規范,完善分類統一的交易制度、技術標準、數據規則,支持數字企業創新發展,加快推進平臺交易全覆蓋,加快基礎設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進信息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培育數字中國的國際競爭新優勢。要加快網絡立法進程,依法依規加強互聯網平臺經濟監管,打擊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打造健康可持續的數字世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國際網絡空間體系應當堅持多元主體共建共治的原則,保證各國政府、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公民個人等各主體共同參與,帶動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網絡安全等方面的開放交流。積極推動聯合國框架內的網絡治理,更好發揮各類數字組織團體的作用,搭建更多信息化建設經驗的交流平臺,創造更多利益契合點,培育數字合作增長點,實現數字時代的互利共贏。共同營造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讓更多國家共同搭乘數字化發展快車,使各國人民共享數字世界繁榮成果。
經濟大家談 | 全面準確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