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 唐玨嵐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培育國際經濟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其中,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與前提。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形勢、新要求下,完善國家物資儲備體系,提升國家物資儲備的整體效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二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只有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才能聯動各個生產環節,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供基礎與保障;只有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才能形成我國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
從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性與競爭力的現實需求出發,應著重從以下四方面完善國家物資儲備體系,增強物資儲備對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支撐保障功能。
一是建立統一高效的物資儲備管理體系。儲備物資的動用涉及多個部門,有關部門既要各守其職,還要加強協同運作。需要動用儲備物資的緊急狀態往往具有發生突然、成因復雜、危害嚴重的特點。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為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儲備物資的調用是帶有應急性質的,必須快速響應。所謂“快速響應”,就是在關鍵時刻,儲備物資能“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儲備物資的生產、收儲、調用往往涉及多個部門、多個環節、多個儲備物資品種及儲備運行管理的多種資源。因此,健全國家物資儲備體系關鍵是建立起一個超越部門利益的統一高效的物資儲備管理體系,能統籌管理分散在不同部門的儲備物資,并構建跨層級、跨部門協調機制,促使各部門跳出自身的利益訴求密切配合,發揮“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效應。
二是壯大社會儲備力量。國家物資儲備的主體無疑是政府,但從儲備方式來看,除了國家儲備(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專項儲備),還有企業儲備(包括法定儲備與商業儲備)及家庭儲備等。一旦企業與家庭儲備的數量發生變化,國家物資儲備的規模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完善的國家物資儲備體系,應是一個政府儲備與家庭儲備、企業儲備有機結合的體系。運用政府儲備、企業代儲、協議儲備、家庭儲備等各種方式,逐步構建起多元主體參與的國家物資儲備體系,這既能減輕物資儲備的財政資金負擔,又可提升物資儲備對不確定事件的響應能力。一方面,應鼓勵企業切實承擔社會責任,另一方面,政府在資金、政策上應為企業儲備提供相應支持。比如,政府可以聯合相關企業,通過給予企業倉庫建設補貼等方式,利用企業周轉庫存實現國家儲備物資的動態輪換。
三是堅持實物儲備與能力儲備并重。實物儲備是關鍵時刻應急保障的第一道防線。在緊急事件發生時,調用實物儲備能迅速起到穩人心、強信心的作用。與此同時,要積極利用投放實物儲備所爭取到的時間,迅速啟用能力儲備,組織短缺物資的集中生產與應急采購。如果說實物儲備構筑起應對緊急狀態的第一道防御線,那能力儲備則是事關應急物資補給的生命線。能力儲備通過提升供應彈性,進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大規模能力儲備的釋放,體現的是一國包括生產制造、交通運輸、人力動員等在內的強大綜合實力。我國可根據突發事件產生的需求,建立一批戰略儲備生產線,尤其是應在國民經濟運行的重點產業領域加強能力儲備,保證在重大緊急情況下能快速有效地組織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各環節開展生產。
四是拓寬儲備資金來源渠道。資金是完善國家物資儲備體系的關鍵保障。建議設立專項物資儲備基金,該基金來源除財政撥款外,還可來自儲備物資輪換中產生的盈利、儲備資產經營收入等,并在一定條件下,探索國家物資儲備基礎設施商用租賃模式,產生的租賃費用也可充實儲備基金。同時,統籌安排各類儲備。物資儲備、外匯儲備、黃金儲備,都是一國儲備的重要組成。作為一個開放發展的超大型經濟體,我國物資儲備體系的構建應放眼世界,在全球范圍內采購國計民生所需的資源與物資。這既能達到外匯儲備運用多元化目標,也能實現儲備物資來源多渠道、增強本國物資儲備資金實力的目的,為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供堅實支撐。
經濟大家談 | 全面準確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