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程大為
我國數字經濟迅猛發展,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明確要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經濟形態,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有諸多益處,數字技術解放了勞動力,同時具有靈活性,借助于互聯互通、智能網絡平臺,中小企業能夠解決大量復雜的跨行業業務,表現出更高的生產與服務效率,此外,數字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強化了中小企業的自我學習能力,有利于企業保持創新活力。
中小企業應抓住數字產業化的機會
數字產業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根基、動力源泉,基于數字價值鏈,眾多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了推動數字產業化的方向,包括以下幾類產業:
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這些是數字經濟的關鍵技術產業。中小企業很難成為顛覆性技術的創造者,其成功將取決于是否能創造性地使用新技術,共享技術,創造低成本優勢。中小企業還應將數字技術滲透到整個生產過程,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分析、整理,對整個工作環境、生產流程作出相應的判斷與評價,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5G的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醫療產業,這些是數字化的重點示范產業。在5G基礎設施環境中,高頻、低時延的網絡使物物相連成為可能,各種智能設備將迎來高速發展時期,汽車可增加新功能,如實時監測司機的健康狀況、結合路況提供全觸覺/4D視頻或游戲,這是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的一個小的應用場景,類似的新場景新應用將不斷涌現。
電商、社交、第三方大數據等服務產業,這些產業關系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應更新平臺理念,抓取新機遇。例如,在共享經濟領域,共享經濟整合了一些分散的資源,中小企業要學會低成本使用技術和服務;在物流領域,中小企業更會迎來智能化發展機遇,預計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隨著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渠道的建設將帶來農村電商物流業發展良機;在零售領域,隨著社交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場景,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社交電商與消費者互動,通過線上社交生態來影響消費者的決策。
中小企業應抓住產業數字化的機會
數字技術向傳統產業下沉,將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也可以借助傳統產業巨大的產業底盤提升數字經濟在GDP中的比重。“十四五”規劃明確要求推動數據賦能全產業鏈協同轉型,深化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應用,培育發展個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
數字化賦能傳統企業的價值鏈各環節是產業數字化的重要內容。連接、協同成為傳統企業數字化基本特征。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人與企業、企業與價值鏈的相關企業之間的許多信息都是智能相連的。這種連接打破了企業內部組織的物理邊界、拓展了企業活動的外延,使企業組織內部協同管理成為可能,也使產業鏈上各類企業協同成為可能。
在生產制造環節,數據技術能夠支持小批量、多品種、快速反應定制生產模式。在用戶端,數字技術會提升企業對用戶的洞察能力,借以實現智能研發、智能診斷、智能控制和智能生產?;跀祿С?,企業可以強化傳統車間的智能化生產能力,實現設備的操作智能化、編程智能化和服務智能化。數據可以成為生產調度、在線經營分析、生產資源調度的決策依據。
在銷售環節,企業可以應用數據技術,根據用戶的購買歷史、年齡、網頁瀏覽習慣和其他的大量數據來尋找關于用戶所喜歡商品的線索,定制營銷策略。數據對傳統產業的賦能,將在數據支撐、算法優化、場景適配等多重動力支持下不斷強化放大,釋放傳統企業的利潤增長空間。
塑造中國中小企業的獨特數字能力
中小企業把握數字經濟浪潮具有諸多益處。首先,數字技術是對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效率的再提升。數字技術部分解放了勞動力,讓勞動力專注于自己更具優勢的工作上,實現對人類腦力的解放和提升。其次,數字技術越來越具有靈活性,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將齊頭并進,有助于企業在智慧醫療、智慧物流等產業尋找到新的增長點。第三,借助于互聯互通、智能網絡平臺,中小企業能夠解決大量復雜的跨行業業務,表現出更高的生產與服務效率。第四,數字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強化了中小企業的自我學習能力,有利于企業保持創新活力。
中小企業應審視自身是否擁有進行數字化競爭的合適資產和數字轉型的能力。利用已有的平臺經濟優勢,塑造持續發展能力。“十三五”期間,我國網絡零售,從2015年的3.88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1.76萬億元,增長超過3倍,規模優勢逐步擴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線教育、網絡支付、網絡直播等數字化新平臺加速創新擴張。中小企業應參與多平臺競爭,獲得持續發展的機會。
加速數字化賦能,做好傳統應用和數字技術的協同。在研發中,充分利用實時大數據,對現有設計進行修正,深耕個性化研發;在生產中,加強對設備管理形成的數據、企業生產形成的數據進行整合,對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實現價值挖掘和生產協同;在企業內部管理中,對企業各項業務的具體情況進行掌控,以數據為支撐,加強各項業務協同管理。
加強與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的企業協同能力建設,鼓勵中小型企業成為微型跨國企業。實踐證明,如果商業模式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之上,即使那些規模小、成立時間短的企業也能夠實現全球愿景。數字化驅動的創業公司可以是“天生國際化的”,從成立伊始就與國際客戶、供應商、資本和顧問建立聯系。數字平臺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了便利的全球基礎設施,并使企業天然擁有龐大的內置用戶基礎,任何一個擁有連接的企業都可以利用云軟件的可得性與廉價的云端計算能力來開拓業務,成為跨國界、跨領域的微型跨國企業。
經濟大家談 | 全面準確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