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 劉瑞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約達101.6萬億人民幣,約合15.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3%。作為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新興大國,中國經濟既充滿活力和希望,也面臨新的挑戰和考驗。而此時黨中央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及時而重要。推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需要找準主攻方向,正確把握循環重點和關系,形成中國特色的經濟循環邏輯。
國際經濟循環的主攻方向
借助“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打造帶路經濟的新循環格局。積極參與和維護與經濟發達體之間的合作平臺。對外開放的深化是實現國內外經濟良性循環的制度保障。此外,全面深化中俄經貿關系。積極推進與俄羅斯的長期經貿合作戰略,把鞏固中俄各方面的合作關系和基礎進一步擴大到知識階層和大眾階層。
國內經濟循環的主攻方向
鞏固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關系調整向好的基礎。暢通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良性循環仍然是未來一個時期政策制定的重要方向,要著力提高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繼續加大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投資研發力度,并將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率、資本回報率、勞動者個人收入水平提高到與虛擬經濟大致持平的位置,爭取保持全社會“等量資本獲得等量收益”的平均利潤率水平,從而徹底改變生產要素脫實向虛的格局。在虛擬經濟中,對房地產業態應繼續按照十三五時期確定的“房住不炒”基調加以處理,推進金融業態以財富管理為基調的轉型,深化金融業態的供給側改革。
加快城市型服務經濟的轉型升級。完成工業化和開啟大規模城市化的結合點在于城市型服務經濟的崛起。城市型服務經濟并不區分生活性服務還是生產性服務,高端性服務業還是中低端性服務業,均將其視為城市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城市型服務覆蓋高中低端產業鏈和價值鏈,橫跨經濟、社會、生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其綜合性、復合性、功能性、公益性與營利性特點突出,需要打通各個環節和鏈條,實現系統化配置,才能更好滿足城市居民的需要。
在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應當把引領農村地區經濟向城市地區經濟轉型發展作為主攻方向,以城市經濟和城市生活為示范,推動農村地區向城市地區靠攏。
在加快未來城市化的進程中,要重點突出城市群的發展。注重城市群的整體協調發展,可以有效減少和避免單體城市之間的競爭內耗,形成城市區域內經濟的共享共榮。
推進高端制造業加快發展。新一輪工業化以制造業高端化為特征,其核心是以新材料、新能源、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制造業及服務型制造業。應把推進產業高端化作為長期的戰略目標。
經濟社會循環的主攻方向
未來五年暢通經濟社會循環的主攻方向為,第一,積極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社會經濟系統綜合管理的整體方案,這也是形成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良性循環的重要環節。
第二,積極制定以城市低齡老年人為主體的再就業政策。建議專門制定針對低齡老年人再就業的政策,本著自愿性、市場化和適用性原則,引導各地政府出臺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用人單位雇傭低齡老年人。
第三,利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推進教育資源的公平和優化配置。應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對偏遠地區學校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改造和投資。未來,教育扶貧依靠人力資源的發展路徑將讓位于信息通信技術這一核心驅動力。
經濟生態循環的主攻方向
未來五年應大力完善市場化機制,進一步暢通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循環。建立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相循環的關鍵是引入利益補償機制。“十四五”時期應大力推進污染預警機制,探索事先預防污染的系統性策略。
完善和推廣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應進一步優化全國碳排放市場,在碳交易配額分配上做到更加公開、公平、公正和合理。
健全資源使用上下游補償機制。先從較為可行的利益補償機制開始,積極推進水資源治理有償使用、霧霾治理補償等多元化創新機制,探索建立利益互惠的可持續發展方案。
經濟大家談 | 全面準確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