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 為改革開放再出發貢獻更大力量
九三學社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高舉改革開放偉大旗幟,戮力同心、開拓前行,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努力創造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奮力書寫新時代九三人的榮光。
九三學社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高舉改革開放偉大旗幟,戮力同心、開拓前行,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努力創造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奮力書寫新時代九三人的榮光。
2018年必將被歷史銘記。這一年,我們用汗水、我們用創造、我們用全國各族人民匯聚起的磅礴力量,在中國大地上收獲了豐碩成果;這一年,我們用信心、我們用定力、我們用5000年文明熔鑄的拼搏精神,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留下了鏗鏘足印。 2018年,黨的十九大繪就的宏偉藍圖在這一年開篇走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在這一年快馬加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1.甄占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接地氣、貼人心、有溫度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所以接地氣、貼人心、有溫度,可親、可學、可用,許多“金句”“名言”成為人們分析和闡明問題的常用語,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一思想所蘊含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觀照時代、觀照現實、觀照人們的實際感受,真正起到了思想武器和科學指南的作用,有力提升了人們攻堅克難、化解矛盾、...
31.厲以寧:中國當前主要任務是結構性改革 中國今天進一步發展經濟,已經不能是單純引進來機器設備了,重要的問題是要有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品牌創新。這都涉及到結構性改革的問題。1840年鴉片戰爭時,中國的GDP總量比英國大得多,但是GDP結構遠遠不如英國。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經濟結構比經濟總量更加重要,如果沒有結構性改革那么經濟實力也將無法提高。中國要進一步發展經濟,...
51.李培林:我國社會治理形勢出現根本性好轉 我國社會治理形勢出現根本性好轉,打破了犯罪率隨著現代化推進必然升高的西方“魔咒”,嚴重暴力犯罪案件、群體性事件、信訪總量、非正常上訪量等社會秩序的關鍵性指標同時出現下降趨勢,特別是成為世界上命案發案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同時,互聯網依法治理初見成效,虛擬社會不再是法外之地。我國社會總體安全的好局面,實屬來之不易,為...
68.葉小文: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的最好詮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同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相融合、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的最好詮釋。歷史文化傳統決定道路選擇。中國的未來決不是西化,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決不是發展階段上的差異,其重要原因在于文化基因的不同。——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人民日報(海外版)》...
81. 公眾對于科技發展態度“喜憂參半” 調查顯示,七成左右的受訪者表示“科技發展使我的生活變得更好”“科學技術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感”,“工作效率提高”(46.6%),“交通更加快捷”(45.9%)和“娛樂更加多元化”(43.7%)是科技給公眾帶來感受最深刻的三個變化。同時,65.3%的受訪者表示“我擔心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的消極影響”,從個人層面來看,科技的快速發展可能會對自己...
91.安東尼奧·古特雷斯:中國是多邊主義的最重要支柱 當今世界面臨很多復雜問題,我們都相信保護主義不是解決方案,我們需要更多國際合作、多邊主義。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和習近平主席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高度契合,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發展的成果。中國是多邊主義的最重要支柱,積極參與全球發展合作,正和國際社會一道探尋解決全球性挑戰的全球治理機制...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行動指南和基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思想,堅持人民主體,深刻揭示了人才發展客觀規律,具有實踐性、創新性和開放性的鮮明特征,對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加快建設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著力點應放在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與決心、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注重社會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激發群眾參與改革開放實踐的積極性等四個方面,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支持。
激濁揚清是對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精神要求,也是良好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形成的保障。干事創業是對黨員干部忠誠于黨的事業、國家責任的行為要求,是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途徑。構建激濁揚清的政治生態,新時代發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政治引導來激勵黨員干部奮發作為,形成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
踐行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不斷攀越高峰、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進入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應該秉持實干作風,切實踐行群眾路線,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政府誠信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礎,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時代,為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要圍繞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制度創新、堅持依法行政、創新行政管理方式、轉變工作作風等方面,推進地方政府誠信建設。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門檻越來越低、信息傳播日益自由化,這種全新的信息交互模式無疑為政府開展公共事務管理、維護和傳播政府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在新媒體時代傳播良好的政府形象,需要深化認知,提升能力,充分發揮新媒體功能,加強制度建設。
我國鄉村治理面臨一系列制度性“糾結”和困境: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反向拉扯”,鄉村共同體與流動性社會的“結構調適”,行政化下沉與鄉村自治的“機制對沖”,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雙重約束”。直面制度性問題和困難,破除城鄉之間的制度性壁壘,是鄉村治理體制性改革的出路。
重建具有活力的基層組織,搭建國家資源與農民訴求有效對接的平臺,是當前基層治理中的重大任務,也是一個難題。要從加強國家對基層治理的規范化著手,一方面將基層干部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另一方面,這個“籠子”又必須有一定的自由空間,讓權力行使有一定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靈活性。
健康扶貧是我國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貧困地區走出貧困生存怪圈。當前,我國健康扶貧工作面臨理念、扶貧對象、對口幫扶、體系建設等諸多問題,需要采取多維干預方式進行扶貧策略調整,實現健康扶貧工作持續穩定發展。
健康扶貧對于保障農村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現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既定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推進健康扶貧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健康扶貧信息系統、強化監督檢查、形成健康扶貧聯動機制。
合理利用社會保障制度,能在精準扶貧中發揮“安全網”“穩定閥”“調節器”等功能。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助力精準扶貧仍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我們應完善制度設計,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探索多元化的精準扶貧項目,確立嚴格監管機制,實現基層社會保障的協同化治理。
東部支援西部、先富帶動后富,能夠形成優勢互補、長期合作、聚焦扶貧、實現共贏的良好局面。實現東西部協作扶貧,各區域必須做好資源跨區域分配。政府要跨區域開展援助,企業要跨區域進行產業轉移,社會要跨區域進行人才交流,從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進道路上相互幫扶、砥礪前行。
鄉村生態旅游在精準扶貧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今卻面臨基礎設施落后、專業技術人才緊缺、旅游項目缺乏特色等困境。發揮鄉村生態旅游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需要構建鄉村生態旅游多元主體協調機制,精準設計多產業融合并舉機制,精準識別鄉村旅游扶貧人群,精準打造地域特色文化旅游產品。
鄉賢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扎根于鄉村,蘊含著強大的道德榜樣力量。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社會轉型期,鄉村社會治理問題逐漸凸現。破解鄉村治理難題,需要改善治理環境,吸引鄉賢回歸鄉村;夯實治理基礎,發揮鄉賢的帶動作用;有效利用文化資源,重塑鄉賢文化。
新時代的企業家應有新擔當,這種企業家擔當應表現為以自主創新與技術變革為己任的先鋒精神,以及以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品質量、拓寬消費升級新渠道為目標的敬業精神。要不斷提高生態環保意識,建設綠色宜居生態城市;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度,促進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倡導契約型社會建設,健全有序的法治市場環境,為中國經濟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40年改革開放最寶貴的財富是什么?有人著眼于經濟,認為是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巨大體量;有人著眼于政治,認為是各級組織培養的黨政軍領導干部;有人著眼于社會,認為是巨大的人口紅利和不舍晝夜的流動人口……而我認為,分析最寶貴的財富,離不開創造最寶貴財富的人——民營企業家! 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
企業家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而要讓企業家精神真正發揮作用,就必須為企業家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這就需要沖破傳統文化的壓制,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家稀缺的問題;完善企業家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家的創新本能;明確界定政府與企業的邊界,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家才能錯配的問題。
目前,制造業國際競爭已經進入到白熱化階段,但我國制造業發展依然“大而不強”,產業規模與產業附加值不匹配,中國制造業未來的發展面臨較大挑戰。未來,我國制造業發展必須立足國際形勢與國內環境,做好制度供給,改善發展環境,堅定不移地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爭取早日做大做強。
雙創生態系統的自演化,主要經歷群落形成、資源集聚、功能聚合三大階段。要把握發展契機,從雙創生態系統的自演化機理出發,以代謝機制培育群落、以資源積聚豐富生態圈、以服務延伸聚合功能,全面助推雙創生態系統建設。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但是當前科技創新中存在資金、信息、管理方面的“孤島現象”。要消除這些“孤島現象”,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就需要政府暢通產業鏈、創新鏈與資金鏈,建立科技創新要素共享機制,強化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引導。
在當前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要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必須注重人才這一主體要素,即發揮科研人員的創新主體作用。當前,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面臨著三個難題,即政策落地難、成果轉化難、收益分配難。破解這些難題,需要著力做好工匠精神的長遠打造、科研基層的系統打造、示范效應的典范打造。
異化勞動將勞動變成了壓迫人、剝削人的異己力量,容易導致勞動者精神萎靡、自由意志喪失、生存異化等現象。工匠精神是求真尚美、獨具匠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勞動精神,體現了勞動者的本質力量、創造精神、思想情感以及價值理想。新時代,我們應以工匠精神促進勞動者的自由解放以及全面發展。
裝備制造業需要高校為其培養和輸送大批高質量人才,但高校培養的人才存在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作為人才培養主體的高校,要集中優勢資源進行特色培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并促進教育資源共享。
人民監督員制度打破了檢察機關一度封閉的職務犯罪案件辦理,增強了透明度和參與度,有利于人權保障和司法公正。目前,在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推進背景下,堅持和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需深化對人民監督員制度的認識,適時出臺《人民監督員法》。
人民監督員制度創設的初衷是加強檢察機關辦理自偵案件的外部監督,但為了應對新形勢的要求,應當對監督案件范圍、監督事項范圍和對進入監督程序的案件啟動條件進行調整。
行政執法規范化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加強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以社會本位、公民本位和依法治國的理念為指導,通過規范執法機制、規范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等措施實現行政執法的規范化,能使政府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群眾。
“互聯網+法律”的形成,使法律服務領域進一步細分,覆蓋范圍擴大,技術驅動也從原有的“大數據”走向“人工智能”。通過“互聯網+法院”“互聯網+律師”“互聯網+當事人”三個層面的服務拓展,徹底改變了傳統法律服務發展現狀。
網絡名譽權的法律保護是全面保護虛擬權益的關鍵。因此,需加快關于網絡名譽權的相關立法工作,完善名譽權立法保護體系;出臺司法解釋,明確網絡名譽權侵權案件管轄權;設立專門的網絡監管機構與網絡名譽權救濟基金,為網絡安全保駕護航。
校園欺凌對于未成年學生造成的通常是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創傷,并且容易留下長期難消除的陰影。遏制校園欺凌事件發生,需教育與法律并施,加快校園欺凌的立法腳步,建立綜合防范聯合機制,還校園一方凈土。
督查檢查考核是推動黨的政策落實的重要手段。基層督查檢查考核工作在發揮激勵鞭策“指揮棒”作用的同時,也存在名目繁多、頻次過密,重留痕、輕實績,不問因果就追究責任等問題。新時代推進督查檢查考核工作,要積極借鑒黨在不同時期的有益經驗,制定切實有效的改進思路與政策。
工作點評的目的不是做“老好人”“好好先生”,使工作點評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舒適氛圍中度過,淪為純粹的形式主義。因此,要想把工作“評”出深度,“評”出實效,基層領導干部必須加強自身的“望、聞、問、切”的能力。
以什么樣的標準、導向、方式選人用人,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建立素質培養、知事識人、選拔任用、從嚴管理、正向激勵的干部工作體系。新時代條件下,我們強化黨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選人用人狀況和風氣明顯好轉。但也要清醒看到,不作為、亂作為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觀,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和選人用人體系還不完善。 第一,旗幟...
如果說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黨的重要細胞,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干部則是細胞核。新時代的基層黨員干部必須要把黨和人民群眾放心上,要具備能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地氣”、忠誠與擔當的“心氣”、勇于創新的“豪氣”以及一身浩然“正氣”,才能引領基層黨組織的全速發展。
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根據現實情況,為有效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還需要改善農村政治生態環境,理順“村兩委”關系,加強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建設。
提升黨的群眾組織力關乎筑牢黨的執政根基,關乎黨和政府決策的落實和工作的成效。新時代,如何提升黨的群眾組織力是黨面臨的重要問題。我們需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充分發揮黨的優良傳統,創新提升黨的群眾組織力的方式方法,嚴格執行黨的群眾紀律,建立健全制度機制,不斷提升新時代黨的群眾組織力。
“智慧黨建”的開啟將使黨建宣傳形式走向多樣化,黨建管理走向智慧化,黨建服務走向現代化。打造“智慧黨建”,激活基層黨組織活力,轉變思維是前提,夯實硬件是基礎,明確定位是根本,同時還要健全“智慧黨建”相關工作機制,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本領。
黨建工作運用互聯網思維,可以改善傳統工作模式,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但“互聯網+”下,黨建工作也面臨思想觀念轉變、管理方式創新等新挑戰。為重塑基層黨建工作模式,應啟動“互聯網+黨建”這一“紅色引擎”,培育互聯網思維,鍛造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打造基層黨建網絡監督平臺,煥發基層黨建新活力。
新媒體的迅速興起和廣泛應用改變了黨建工作的外部信息環境,為黨組織建設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和更加豐富的信息資源。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需要我們強化互聯網思維,優化新媒體黨建工作的模式與體制機制,提升黨員干部隊伍的新媒體素養,從而進一步提高黨建工作水平。
近年來,京承高速公司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許多創新之舉。一是聯系實事想明白;二是結合實際說明白;三是創新實踐做明白。公司按照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制定了《公司黨委主體責任目標管理責任書》,并把主體責任內容細化、實化。
新媒體時代尤其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帶來的不僅是一場技術上的革新,更是人類思維和行為方式的深刻變革,它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隨著多元文化、思想觀念的交互共生以及海量碎片化信息的傳播,意識形態的話語權面臨著較大沖擊;另一方面,新媒體新技術使得信息的搜集和整合更加便利化,有助于了解受眾的思想動態、語言表達習慣等,為構建和加強意識形態話語權提供了依據,有利于更好地創新話語體系、提升話語內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微博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發源地。在大多數互聯網熱點事件中,都可以看到微博意見領袖的身影,他們已經成為影響網絡輿論的重要力量。要發揮好微博意見領袖信息傳遞、議題設置和觀念引導的積極作用,就需要團結和引導微博意見領袖,努力營造健康和諧的網絡傳播氛圍。
公民對價值觀理解認知的深度與內化為自覺意識的程度影響著社會秩序、經濟發展和文明程度。分析當代中國公民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廓清在現代化信息背景下當代中國公民價值觀教育應當遵循的原則,把握有效推進當代中國公民價值觀教育的條件,對于構建中國公民價值觀教育體系,助推公民價值觀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當人們的求知欲越來越高,但身邊的媒體或其他手段難以令其觸及所需時,就會催生焦慮情緒;信息生產者及信息量增多,信息繁雜真假難辨,是知識焦慮產生的另一重要因素;信息需求和供給的不匹配,容易導致人們對信息的盲目索取,從而加劇知識焦慮的惡性循環。對此,我們要在壓力與動力之間找到平衡點,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迎難而上。
知識焦慮現象并非為信息社會所獨有,只要人類依然存在反思的煩惱和動力,焦慮就難免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共享。在現代社會,知識焦慮很常見,但狀況各有不同。對此,我們要深刻洞察信息化對于成長的新要求,還原出知識焦慮對于數字化生存和發展的積極意義,充分利用焦慮體驗提高知識利用率,把焦慮變為動力。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是新時代中國精神構筑的全方位指引,“不忘本來”是中國精神構筑的“戰略指引”;“吸收外來”是中國精神構筑的“空間指引”;“面向未來”是中國精神構筑的“時間指引”。三個方面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辯證統一于中國精神構筑的實踐進程。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我國需通過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促進民間對外文化交流、加強中國本位文化建設、發揮科技與產業的促進作用,不斷提升文化“走出去”水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延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思想注解。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探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真正面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映射到日常生產生活實際,形成精神動力、產生思想價值。
我國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為更好發揮資源優勢,各地應重點挖掘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資源,著力打造文化品牌,加強區域聯合營銷,引導市場有序發展,并借助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和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進行全方位地宣傳。
廣場舞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市民文化活動。新時代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需把廣場舞活動打造成文化惠民的新陣地、文化共建共享的新載體,讓更多傳統民間藝術融入廣場舞,讓廣場舞文化和蓬勃發展的休閑旅游有機結合,讓廣場舞成為鄉村振興“加油站”,使廣場舞在新時代舞出新風采。
唐朝在西域地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體制,不僅保證了行政治理的有效性,而且對穩定整個西域局勢發揮了重要作用。唐代鞏固邊疆的軍事、移民、經濟、水利等措施,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原文化在西域得到了廣泛傳播,增強了西域各民族對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使“華夷一家”的觀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