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異化勞動將勞動變成了壓迫人、剝削人的異己力量,容易導致勞動者精神萎靡、自由意志喪失、生存異化等現象。工匠精神是求真尚美、獨具匠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勞動精神,體現了勞動者的本質力量、創造精神、思想情感以及價值理想。新時代,我們應以工匠精神促進勞動者的自由解放以及全面發展。
【關鍵詞】工匠精神 異化勞動 勞動解放 【中圖分類號】F249.21 【文獻標識碼】A
異化勞動:工業文明時代不可忽視的事實
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社會財富的增加并不能改變工人貧困的命運,也不能改變工人異化的生存狀態,工人仍面臨著精神萎靡、勞動異化、思想墮落等悲慘處境。馬克思對當時歐洲工人階級的生存狀態進行了調查,發現工人僅僅是獲得了“繁衍工人這個奴隸階級所必要的那一部分”,揭示了工人生產得越多就越貧困的社會事實。工人越生產越貧困的事實促使馬克思進一步思考這一社會現象的背后根源,他以剩余價值理論為基礎,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中勞動形式與勞動內容相沖突、勞動產品與勞動者相分離的內在本質,提出了“異化勞動”這一重要的哲學范疇。事實上,異化勞動不只是某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特有現象,而是工業文明時代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異化勞動是壓迫人、剝削人、奴役人的勞動。在異化勞動中,勞動成為了統治人、壓迫人、奴役人、壓榨人的異己力量,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越多,壓迫工人的異己力量就越強大。同時,異化勞動不僅使工人越生產越貧困,還摧殘了工人的身心健康、精神世界等。異化勞動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其一,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產品是勞動者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也是工人的勞動成果和價值所在,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產品成為工人的對立面,工人創造的勞動產品越多,自身占有的東西就越少,最終淪為勞動產品的奴隸。其二,勞動過程的異化。在異化勞動中,工人無法獲得幸福和快樂,更無法將自身的情感、意志、思想、創造性等投入勞動過程中,其想方設法地逃避勞動,背離了自由自覺的勞動的本質。其三,人的存在的異化。勞動理應是自由的、有意識的生命活動,但異化勞動卻將其變成了維持生命存在的手段,將有意義的生命活動變成了枯燥乏味的勞作。
異化勞動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普遍社會現象。異化勞動不僅影響著工人的身體健康、精神世界、生命價值等,還導致了整個社會的異化。比如,在異化勞動中,工人的勞動已不再屬于自己,而是成為了資本家控制和剝奪工人的工具;工人不再以勞動的方式創造目的和意義,而是通過勞動為資本家創造目的和意義,導致了工人與資本家關系的異化。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領域的異化勞動拓展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帶來了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目的與消費手段、勞動者與資本家的分離和異化。從人類發展史的維度來看,異化勞動是工業文明時代不可避免的勞動現象,也是“物的依賴性”的社會發展階段的必然產物。
工匠精神:超越異化勞動的自由勞動精神
工匠精神是超越重復勞動、機械性勞作、異化勞動的非功利性精神,也是消解勞動過程中目的與手段沖突、工具與價值分裂、形式和內容矛盾的重要途徑,其對于消解勞動異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及自由解放具有重要意義。
工匠精神能夠消解工業化生產中的異化勞動問題。工匠精神是以精益求精、推陳出新、專注敬業、認真嚴謹、追求卓越為基本特征的精神,體現了勞動者對卓越制造、優質產品、盡善盡美的追求,能夠使勞動者將自己的目的、意志、情感、情懷、智慧等投入勞動過程,將辛苦的機械性勞作變成自由的創造性勞動,消解枯燥的勞動生產所帶來的目的與手段、內容與形式的分裂。比如,在工匠精神的指導下,勞動者能夠創造出新穎獨特的勞動產品,在勞動中獲得意義、價值和快樂,消解勞作性生產所帶來的異化勞動問題;勞動者將意志、情感和思想投入勞動過程中,能夠提高其對勞動生產的智力和精神參與度,使勞動生產不再枯燥乏味、機械單調。
工匠精神能夠促進勞動者的全面發展以及自由解放。工匠精神體現了求真尚美、獨具匠心、精益求精、自由創造、追求完美的自由勞動,對于勞動者的潛能開發、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等具有重要價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工匠精神是獨具匠心、道技合一、至真至美的崇高精神,“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心合于道”等都是對工匠精神的形象描述。當勞動者全身心投入勞動時,往往能夠創造出品質優良、質量過硬的勞動產品,能更好地提升勞動產品的價值,凸顯勞動的利他性和非功利性,彰顯勞動者的生命價值和存在意義。
以工匠精神消解異化勞動、促進勞動解放
以工匠精神消解異化勞動。在社會分工高度發達的今天,勞動者難以從單一的勞動中獲得精神享受、生命價值、勞動意義,由此,勞動異化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存在。而工匠精神是全身心投入勞動生產、重塑勞動意義的精神,有助于消解異化勞動問題。所以,新時代,我們應以工匠精神指導生產勞動,引導勞動者將所有的情感、意志、思想、目的、創造性等投入勞動過程,在非功利性的創造性勞動中實現物我兩忘、道技合一。應引導勞動者在生產活動中展現自己的本質力量和創造精神,以消解勞動目的與勞動過程、勞動主體與勞動對象、勞動內容與勞動形式之間的矛盾沖突。應引導勞動者專心致志地對待每道工序、每個零件、每個工藝,以創造藝術品的態度對待勞動產品,在勞動過程中獲得精神超越和思想解放。
以工匠精神促進勞動解放。人的解放是與人被剝削、被奴役、被異化等相對應的存在狀態,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理想和終極目標。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曾就用大量的筆墨闡述了異化的哲學范疇,用異化勞動表征了工業化大生產中工人“無法再回避的、無法再掩飾的、絕對不可抗拒的貧困”和非人性的生存狀態,并提出了消滅剝削制度、重塑生產關系等實現勞動解放的方法策略。馬克思關于勞動解放的論述為人類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但在生產力還不夠發達的當代社會,我們只能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消解異化勞動、實現勞動解放,而培育工匠精神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新時代,我們應培養勞動者的工匠精神,使其全神貫注地投入勞動,在勞動中獲得精神享受以及勞動價值。我們應培養勞動者的非功利性精神,引導勞動者在追求完美品質、進行卓越制造中感受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幸福和快樂。此外,還應將工匠精神融入公民意識教育以及價值觀教育,將其轉化成為社會成員的價值信仰以及文化精神,促進人的自由解放以及全面發展。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②潘寧、丁麗麗:《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意義》,《江西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
③張端:《超越異化勞動的勞動解放——以<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為中心的考察》,《云南社會科學》,2016年第4期。
④張璟:《論工匠精神對異化勞動的克服》,《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
⑤蔣楚楚:《工匠精神:勞動滿足感與光榮感的當代形式》,《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年第4期。
責編/孫渴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