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現代化郵政強國建設新征程
建設郵政強國,既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郵政領域的具體實踐,也是支撐交通強國建設的內在要求。要自覺把郵政業改革發展置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局中來思考和謀劃,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在郵政大國基礎上奮力推進郵政強國建設,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征程進程中更好發揮郵政業基礎先導作用。
建設郵政強國,既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郵政領域的具體實踐,也是支撐交通強國建設的內在要求。要自覺把郵政業改革發展置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局中來思考和謀劃,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在郵政大國基礎上奮力推進郵政強國建設,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征程進程中更好發揮郵政業基礎先導作用。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用了四個“基于”、三個“偉大飛躍”、三個“充分證明”、十個“始終堅持”、九個“必須堅持”,充分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進程以來,彈指一揮間,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已經走過了40年的光輝歲月。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
2018年,特朗普政府挑起全球性貿易摩擦,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黃背心”運動愈演愈烈,法國爆發了50年來最嚴重的騷亂;美國接連退出伊核協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萬國郵政聯盟,還威脅退出《中導條約》;德國、匈牙利、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排外事件,有些地區甚至還爆發了民族沖突……受國際形勢變化牽引,國際關...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間的經貿關系像紐帶一樣,將各國帶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聯系之中。逆全球化而動的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對全球市場產生沖擊,而且也不符合時代潮流。經濟全球化乃大勢所趨,不可能逆轉。只有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才能順應時代潮流。
2018年民粹主義延續其前兩年的上升勢頭,在并未丟失政權的同時,贏得了更多國家選舉的勝利。民粹主義在一些西方國家的政治選舉中獲勝后,開始進入政策實施階段,呈現出以國家政策落實民粹主義思想,并溢出西方世界,滲透進發展中國家的傾向。跨國層面上的民粹主義力量也在相互呼應。
特朗普政府秉承“美國優先”的外交理念,將單邊主義思想發揮得淋漓盡致,并在2018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美國單邊主義逆歷史潮流而動,導致霸權主義抬頭,無助于國際合作;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使國際經濟秩序受到沖擊;單方面大幅提高國防開支,追求自身的絕對安全,將打破全球戰略平衡,增加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
2018年全球排外主義思潮泛濫,歐美等國家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排外主義傾向,主要表現為:政治上的極端主義、經濟上的保護主義、社會上的排外情緒等。歐洲排外主義產生的原因,既有政治框架設計的不足,也有有效應對手段的缺乏,而白人至上主義則是排外主義思潮產生的深層次社會根源。
達伊什恐怖組織的主力在2017年被消滅之后,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在2018年總體上呈現減弱甚至衰微的趨向,但與此同時,達伊什組織的殘余勢力也在向非洲和歐洲等世界其他地區轉移、擴散。極端主義在也門則出現“求財”的新特點,胡塞武裝分子被爆出通過綁架換取贖金。與此同時,阿拉伯各國政府和社會正在越來越積極地反對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不僅在思想上拒斥極端主義,而且在行動上不遺余力地打擊恐怖主義。
2018年,西方新自由主義的內生型危機及國際外溢效應主要表現為:貿易與投資保護的全球蔓延;政治極化、保守化和極端化的全球擴散;逆全球化、民粹主義與排外主義的全球流行;意識形態、宗教與文化沖突的全球擴大化;政治、經濟、軍事與安全領域的摩擦、對抗、危機乃至戰爭及其國際傳播。因此,遏制西方國家新自由主義內生型危機及其對國際政治經濟產生的消極影響,是國際社會共同的任務。
2018年生態主義呈現出氣候資本主義的困局、思辨自然主義的入場、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苦行、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前行、生態學社會主義的進展等發展態勢。全球多元生態思潮的蓬勃發展,有力證明了生態主義始終是引領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思想旗幟。
近年來,隨著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移民問題和難民危機的出現,以及民粹主義的崛起,種族主義痼疾在自詡為“民主”“自由”之邦的歐美國家再度沉渣泛起。2018年,歐美社會出現的林林總總的種族主義事件說明:“種族命運論”的陋習依然存在,并出現了向“國家種族主義”發展的端倪。消除或打擊已深深夯入歐洲社會結構中的種族主義,可謂任重而道遠。
女性主義第四波有兩條線索,一為美國女性大游行帶來的女性參與選舉浪潮,一為Me Too運動引發的反性騷擾運動。第四波的特征非常鮮明,包括使用社交媒體、波及發展中國家、議題具體和文化性強、參與者性別身份多元化和運動成果突出。基于不同理論的比較,第四波實質為修正的激進女性主義。
2018年,美國宣布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事件宣告了美式“普世價值論”的自由落體。同時,特朗普支持者的“白人至上”種族主義理論,使“普世價值論”處于低潮期,這也說明“普世價值論”回潮尚待時日。
在2018年,“普世價值論”主要表現為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博弈更加激烈,世界力量轉移加速,全球治理赤字更加突出,權利與義務之間的失衡導致“雙重標準”凸顯,現代化道路選擇成為焦點。鑒于“普世價值論”具有欺騙性和迷惑性,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因此,有理有力地批駁“普世價值論”仍然是一項長期和艱巨的任務。
樹典型、立標桿作為一種國家治理策略,有其合理的正功能,但“速成典型”“盆景典型”不僅難以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而且會使人對形勢產生錯誤估計,造成決策失誤和偏差,更會助長形式主義、弄虛作假歪風。我們要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建立嚴密的工作流程,上下聯動、公眾參與,確保“典型”站得住、用得上、可推廣。
改變基層政府機關匯報材料中摻假的問題,應改革層層加碼的壓力型體制,減少各種考核和評比(獎)活動;整治文山會海,切實改進會風文風;切實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和作風;加強問責,剎住弄虛作假和形式主義的歪風。
想為、敢為和善為的“三為”精神是踐行實干作風,推動工作發展的必然要求。“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唯有真抓實干才能把工作做細、做實,也唯有繼續發揚“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實干精神,才能持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不僅要敢擔當,更要善作為。敢擔當是一種氣魄和胸懷,善作為是一種能力和本領。要讓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脫穎而出、大展拳腳、建功立業,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船破浪前行、行穩致遠。
對于廣大的黨員干部來說,對黨忠誠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政治品格、政治情操。忠誠可以轉化為力量,只有對黨忠誠,才能心無旁騖、敢于擔當、務實為民。對黨忠誠需要在學習中不斷強化,更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鍛造。
新時代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具有夯實黨組織建設基石、鑄造黨組織之“魂”、弘揚黨的文化等價值。為此需創新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方法,秉持價值認同等原則,落實提高黨組織向心力、影響力、文化傳播力等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目標,推動黨組織良性發展。
“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創造性發展,體現了中國革命文化的精神實質。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繼承和弘揚“紅船精神”,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
優秀傳統文化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智慧源泉與精神基因。新形勢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在全面從嚴治黨中厚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將各項紀律要求內化為黨員自覺行動,為全面從嚴治黨匯聚強大精神動力。
網民“微信‘吐槽’”而被“行政拘留”的一些事件,折射出眾多基層治理中的“難點”與“痛點”。要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需要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治理觀念、治理體制和治理方式等方面的現代化轉型,進行系統配套的體制改革。
微信的出現構成了一個現代中國的“圈層社會”,將原來差序格局的“圈”和社會等級的“層”納入一體。“好友”越多、“好友”的交際越多,越難以調和。點贊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一個不能輕易出手,需要拿捏分寸的舉動。更加荒謬的是,在功利世界中人們常常遇到讓人煩惱和厭惡的索贊行為。微信世界體現出的社會心態需加以關注。
創新黨管人才工作,是引導人才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奮力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向前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在黨管人才工作中,還需要創新宏觀管理,調整工作方向、加強宏觀統籌、加強考核監管;創新政策管理,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及時性;創新服務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創新服務手段、健全市場服務機制。
實現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將“人才振興”放在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位置、補齊鄉村振興中的“人才短板”,是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農民現實獲得感、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多措并舉補齊鄉村振興中的“人才短板”不僅勢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而科學認識并提升鄉村價值,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要答好鄉村振興這一“新考卷”,應立足鄉村價值系統,以生態宜居為方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提升鄉村民生保障水平;以鄉風文明為導向,凸顯鄉村文化韻味。
鄉村振興戰略是推進城鄉融合的重要規劃,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時代促進“三農”發展的重大戰略。要助推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需以“三農”目標為靶向力,以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為組織力,以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力,從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從政府民意收集面臨的情境、偏好和行為方式等方面看,可以將民意注水分為“難免注水”“積極注水”和“消極注水”三種形式,并依此厘清民意注水的形成機理。民意注水背后隱含著民眾表達參與不足、政府捕捉民意能力欠缺、權責失范和惟上不惟實等問題,其有效治理機制的建設應遵循暢通民眾參與表達、規范政府權責邊界、激勵政府有效回應的邏輯。
“佛系”的生活方式看似是怎么都行、看淡一切,其實并不是真的沒有追求、沒有欲望,而是對疲勞、無奈、失落的不完滿現實狀況的逃避。對于佛系心態,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幸福觀。
當前,我國農村養老服務面臨著家庭傳統觀念缺失、物質供給能力弱化,政府財政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市場運行規律失靈等一系列問題。對此,我們應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完善農村養老服務供給模式,通過構建多元化的供給主體、建立完善的供給政策等方式,推動農村養老服務供給模式的轉型升級。
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建設,在制度和稅收方面、人才和創新方面以及資金量和靈活度等方面,均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對于我國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民間資本有效參與養老服務建設面臨諸多問題,需要政府、民間資本和公眾等多方的共同努力,進而促進我國的養老服務產業保持長期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公共服務發展相對滯后,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我們必須要構筑城鄉一體化的公共服務財政保障制度,完善農村公共服務監督機制,提升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質量。
公益組織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參與主體,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有益補充,在完善公共文化政策、激發公共文化活力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為有效提升公益組織公共文化服務價值,需要加強公益組織內部管理,提升公益組織公信力,加強對公益組織的保障力度。
文化營造在中國城市社區治理中發揮著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社區服務均衡發展、激發社區居民文化認同等重要作用。只有更深入地理解和服務于中國的社會現實,優先考慮社區成員的公共認同度,建立完備的社區交流機制,才能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社區發展新局面。
機會平等是社會平等的重要內容,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基本價值取向。在我國社會轉型期,政治制度、經濟體制、社會制度等尚存在不完善之處,在某些領域出現了公民機會不平等問題。制度是實現公民機會平等的剛性保證,為此,我們應探究以制度建設推進公民機會平等的方法路徑,助推公平正義、和諧美麗社會的建設。
當前,部分民營經濟發展面臨一些問題。比如,經濟周期的變化、傳統紅利的耗散和簡單套利機會的減少,以及制度成本、壟斷和創新等方面的問題。新時代,我們要堅持創新,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促進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小微企業是支撐社會就業、推動市場創新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來,持續上升的成本正在逐漸遲滯小微企業的發展步伐,對社會就業與市場創新造成了一定影響。為促進小微企業成本的顯著降低,進而推動小微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還需加強政策引領,穩定原料成本;健全社會保障,節約用人成本;推進減稅降費,加強金融扶持;優化政府服務,實現簡政放權。
面對激烈的全球化市場競爭,我國部分“老字號”企業的生存環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老字號”企業要想贏得競爭優勢,必須注重品牌、技術、經營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品牌體系,吸收借鑒民族傳統文化,積極推動“老字號”企業創新發展。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財務管理工作面臨創新變革的挑戰,這就需要我們依托云計算,實現具體業務與會計核算的深度融合,提升管控財務信息風險能力,提升會計隊伍勝任能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實施,一方面激發了全民創業的熱情,匯聚了大眾智慧,使之轉化為創新創業的驅動力;另一方面也為民眾創造了更多自主就業的條件和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為更好地優化我國創新發展環境,不斷釋放市場活力,我們要開拓更加多元的“互聯網+”創業渠道,營造全民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提高創業者的創新意識。
一些地方在建設特色小鎮的過程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忽略了特色小鎮的內涵和精髓;一些地方在建設特色小鎮的過程中并沒有突出“特色”二字,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更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隱患和傷害。
王選帶領科研隊伍研制的激光照排系統,讓我國印刷業在“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之后,又不斷自主創新,相繼研制出一系列科研新成果并推廣應用,使我國的出版印刷技術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最終形成了全新的電子出版行業。他還探索科技體制創新,創立“技術頂天、市場立地”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體系,實現成果應用和產品化、產業化。
隨著社會經濟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價值多元化和評判標準的差異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新型媒體促使人們第一時間對一些事件進行關注、評價,一方面有利于針對具體事件明辨是非,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輿論的失控態勢。道德監督的實現需要發揮媒體的正確引導作用,從而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
馬克思主義道德哲學是更高層次上的道德觀念,中國道德哲學是著眼于具體社會現實的道德本體論。中國社會主義的道德建構必須以馬克思主義道德哲學和中國道德哲學為哲學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哲學思想的指導地位,充分汲取中國道德哲學的理論智慧。
道德效力是評價道德有效性的重要標準,也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前,影響道德效力實現的因素,既有內在的道德需要、道德能力、道德內容,也有外在的道德環境、道德教育,只有從內外兩方面共同推動公民道德建設,才能更好地促進道德效力的實現。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家建設與社會發展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我國應樹立“內政外交”雙重治理理念、確定公民道德治理主體地位、遵循“先公后私”的道德建設思路,強化社會主義道德治理。
當下,社會輿論在傳統文化的價值定位、內涵界定、學科設置等方面存在較大爭議。要想從根本上扭轉傳統文化在公眾深層心理上的負面形象,就要處理好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上的關系,將傳統文化融進民族復興夢,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清除障礙。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自身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認同,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在當前多元文化和價值觀交流、碰撞的背景下,我們需要積極發掘傳統文化中的時代價值,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讓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相承接,從而不斷增強人民的文化自信。
“一帶一路”倡議在治理理念上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體現了可貴的天下主義和世界情懷;在治理方式上倡導民主,擴大民意,反映了“美人之美”“民本”“重民”等思想;在治理目的上力求共同繁榮,共同發展,彰顯了“和合主義”精神。
培育文化自信不僅有助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也有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話語權,還有助于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為此,我國還需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在文化發展與交流中培育文化自信。
經濟全球化進程使國家間跨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但是由于各國文化的“特殊性”和“差異性”,跨文化交流效果不甚理想。新時代,跨文化交流需要確立“普遍平等”“尊重差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原則,使跨文化交流能夠在平等、互惠中順利進行。
在漢語國際傳播過程中實現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途徑。漢語傳播對象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是一種跨文化認同,是在認同母語文化基礎上對異文化的認可和接納。培養跨文化意識、克服跨文化沖突,是漢語國際傳播中實現中國文化認同的前提和基礎。
流動人口和外來人口推動著城市社會結構的變化,是促使城市從士人社會向市民社會轉型的主要因素之一。為適應城市流動人口不斷增加的趨勢,唐朝政府對城市戶籍管理制度進行了適時調整,制定推出一系列遞進性政策,并吸收非京籍人士充任雜任,不僅緩解了京畿地區民戶雜役任務繁多的現狀,也可以將眾多浮寄在京城的勞動力納入政府監管范圍,為流動人口的管理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