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系列專家解讀之二十七
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劉合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城鄉融合發展主要體現為城與鄉通過良性互動實現互融互促,從而建成城鄉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在城鄉良性互動中,小城鎮是與鄉村互動關系最緊密的城鎮類型,主要原因在于小城鎮與鄉村最貼近,小城鎮是城鄉互動的關鍵節點。那么,如何實現鄉村振興與小城鎮發展的良性互動?
激活互動主體
激活鄉村居民和小城鎮居民的主觀能動性,主要是激活其對鄉村振興事業、小城鎮發展事業的參與積極性,促使其發現、把握和利用本地發展機會。主要激勵手段包括四種:一是動員與宣傳,提高居民對鄉村振興戰略和小城鎮發展規劃藍圖的認識和了解,增強居民對所在村、鎮的情感認同,引發其參與鄉村振興與小城鎮發展的興趣和動力;二是加強對鄉村和小城鎮居民各種財產權利的保護,特別是農民的耕地承包權、宅基地資格權、農村建設用地收益權等,給鄉村和小城鎮居民吃下“定心丸”,安心扎根鄉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與小城鎮發展;三是加強培訓,提升居民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讓居民在鄉村地域系統想發展、能發展,從而為鄉村振興與小城鎮發展良性互動作出貢獻;四是加強組織與團隊建設,因地制宜采取企業組織形式、集體經濟組織形式、合作組織形式、委員會組織形式等,提升居民參與經濟發展事業、社會治理事業的意識和能力,發揮居民助力鄉村振興與小城鎮發展良性互動的團隊精神和聚合能量。
激活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主要是發揮他們作為重要市場參與者的作用,使市場機制暢通運行起來。在推進鄉村振興和小城鎮發展良性互動事業的過程中,市場主體是相關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和需求者。總體上講,激活他們投身鄉村振興和小城鎮發展良性互動的積極性,需要提供產業空間、保障市場秩序、樹立市場意識、暢通市場信息。一是要創造條件激勵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和小城鎮發展事業,促進適合農村和小城鎮發展的產業、項目、技術分流到鄉村地域系統,助力提升農村和小城鎮的技術水平、產業興旺程度和現代化程度。二是要保障市場秩序,讓各類主體依法交易,依法作為,守法開展活動,構建有秩序的、興旺的交易市場。三是要強化鄉村振興任務發包者和商品服務采購商的市場意識,強調公平交易,注重依據價值規律辦事。四是要及時向其他參與者發布相關供求信息,保證供需雙方及時、快捷、高效對接,合力推進鄉村振興與小城鎮發展良性互動進程。
創新互動模式
首先是探索不同深度的互動內容與方式。鄉村與小城鎮互相支持式互動模式創新有以下幾種:可以探索資金的相互支持,在評估項目前景和風險的基礎上,合力解決項目發展資金短缺問題;可以探索應急事項的互相支持,一方有難,另一方支援,協助前者渡過難關;可以探索對接產需式互相支持,如發展社區支持農業,促進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相支持等。鄉村與小城鎮一體參與式互動模式創新有以下幾種:可以探索三產融合發展模式,促進城鄉企業家一體參與發展相關產業,延伸產業鏈,分享價值鏈上的產品增值空間;可以探索新建項目城鄉共同參與方式,如倡導鄉村集體、城鎮經濟組織、鄉村與城鎮居民一體參與、協力發展鄉村旅游、城鎮體育產業等。就鄉村與小城鎮密切合作式互動模式創新來說,可以探索股份合作模式,厘清權益,訂好協議,促進多主體的深度合作、密切配合,實現鄉村與小城鎮各類主體在共同經營項目上的互融互促,最終實現利益共享的良好互動目標。
其次是不斷拓寬二者良性互動的領域。除經濟領域的互動外,鄉村與小城鎮還可以在其他領域加深互動關系。例如,在文化領域,不斷豐富城鄉互動文化項目,不斷提升城鄉居民文化水平,豐富城鄉居民文化生活。在社會領域,加速從城鄉分割的社會治理轉向城鄉統籌的社會治理、從分類型提供城鎮與鄉村公共服務轉向均等無差別提供公共服務、從有差別的社會保障轉向統籌平等的社會保障,以及多措并舉使居民從分散居住轉向集中居住。在生態領域,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提升鄉村與小城鎮生態環境質量,加強城鄉在環境保護項目上的互動與合作。
最后是不斷完善二者互動過程中的合作與共享機制。創新互動模式,最終要形成利于參與主體之間開展合作和實現利益共享的有效機制。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針對不同互動活動和互動項目采取不同的合作與共享機制。針對公益性項目,政府應承擔主要成本,鄉村與小城鎮按照受益程度劃分并承擔相應的投入。針對經濟性營利性項目,要兼顧鄉村集體、小城鎮企業家、其他市場主體的利益,采取協商方式確定合作比例、收益分成比例乃至股份份額。針對三產融合發展項目,要保留集體股份、農產品生產者股份,保障農民分享到產業鏈上的增值收益。另外,還需要配套相應的仲裁評議機制,促進化解相關利益主體在合作商討和利益分配中產生的利益糾紛。
優化互動過程
首先是互動藍圖的籌劃階段。該階段的重點是達成互動共識、制定互動發展規劃。根據鄉村地域系統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與趨勢、小城鎮和鄉村的規模結構和空間分布、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特色優勢與問題、機遇與挑戰等,科學把握鄉村與小城鎮的差異性和發展走勢,堅持鄉村振興和小城鎮特色發展雙輪驅動,形成多規合一、鄉村地域一體、城鄉融合的規劃體系。同時,加強各類規劃的系統銜接和統籌管理,明確鄉村地域系統重點發展區域、重要支柱產業、重點發展任務,勾畫明晰的發展藍圖。需要強調的是,在制定互動規劃階段要廣泛匯聚城鄉居民、外部智囊的智慧和意見,以更好把握發展趨勢、發展方向。
其次是互動任務的執行階段。根據互動藍圖,啟動互動任務,按照計劃實施互動行為。一是優化布局,創建鄉村地域系統產業園、村民集中定居點。在產業園發展支柱產業,在集中定居點有序安置村民,配套相應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確保鄉村地域系統著力在教育、醫療、文化、就業、社保、住房、交通、人居、安全等領域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城鄉全體居民的民生保障體系,做到“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二是基于資源比較優勢,順應市場和產業發展規律,根據城鄉產業空間布局藍圖,高效建設生產加工、物流營銷、新產品研發、配套服務等功能板塊,不斷壯大鄉村地域系統城鄉產業規模,持續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三是構建有利于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不斷增強小城鎮工商業與鄉村農業產業的對接與協作,暢通小城鎮和鄉村之間的產業鏈、信息鏈與價值鏈,加快推動鄉村傳統農業與小城鎮精深加工業、現代物流業,以及休閑旅游、健康養生、教育科普等新興產業的融合發展,推進鄉村地域系統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小城鎮居民和鄉村居民就業、增收,同步推進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小城鎮發展現代化。
再次是互動效果的檢查考核階段。在檢查考核前要優化考核指標,指標要指向互動是否增進了鄉村地域系統內居民的福利,是否切實同步推進了鄉村和小城鎮的發展,是否實現了鄉村振興,是否繁榮了小城鎮等結果。在檢查考核時要有所側重,重點考察互動任務內容的落實情況,互動效果的實現程度,互動任務完成的時效性、成本控制程度,互動任務對互動藍圖的貫徹落實程度,以及鄉村與小城鎮居民等相關主體的參與度、共建共享程度。考核階段發現的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要納入到互動體系中去,使后續互動流程的效果更有保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系列專家解讀
經濟大家談 |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