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賽道與新動能
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回望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的過去一年,指出“這一年的步伐,我們走得很有力量”,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增強經濟活力”。2023年,我國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令人振奮的成績,中國經濟在風浪中強健了體魄、壯實了筋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
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回望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的過去一年,指出“這一年的步伐,我們走得很有力量”,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增強經濟活力”。2023年,我國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令人振奮的成績,中國經濟在風浪中強健了體魄、壯實了筋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
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新型工業化提供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從發展目標看,新型工業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工業化、高質量發展的工業化;從技術—經濟范式看,新型工業化是新質生產力驅動的工業化、數字技術賦能的工業化、產業深度融合的工業化;從國際環境變化看,新型工業化是綠色低碳的工業化、效率與安全并重的工業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工業化。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新型工業化,需要加強前沿技術創新、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提高產業鏈韌性水平、實施數字化綠色化雙轉型、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一方面,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進程加速,新動能、新優勢不斷聚集增強;另一方面,堅持創新驅動引領,積極有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孵化未來產業,新領域、新賽道不斷開辟拓展。下一步,應緊抓當前經濟恢復關鍵期和產業轉型窗口期,不斷擴大需求、堅持創新驅動、增強發展動能,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是實現國民經濟增長與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載體。我國要實現算力像電力、水力一樣“即取即用”,就要高效推進算力轉化為數字化生產力。從轉化邏輯來看,算力向數字化生產力轉化過程中面臨著“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的三重邏輯堵點,需要在此過程中分別完成算力技術單點突破、單點突破到算網構建以及算網構建到生態共創三重任務,才能真正打通轉化邏輯通道,從整體上實現算力的公共性與普惠性。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持續快速發展,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為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為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提供了新支撐。“數字紅利”能夠推動發展與收入提升,優化要素配置,并增加社會財富。但在享受“數字紅利”的同時,也要警惕“數字鴻溝”引發的發展與分配失衡問題。財政政策能夠通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落實稅收補貼政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推動數字經濟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助力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新發展階段,我國產業集群增長動能不足、創新能力較為薄弱、空間布局固化等問題日益凸顯,加快推動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成為現實要求。面向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目標要求,錨定轉型方向,重點在于著力解決國內市場融入難題,促進產業集群鏈接國內大循環;推動構建共生集群,提升產業集群內生發展動力;加快創新資源導入,提升產業集群創新能力;聚焦重點未來產業領域,打造產業集群發展新高地;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賦能產業集群虛擬化轉型;積極用好國際資源,推動高端產業集群建設。
新質生產力是以顛覆性和關鍵性技術創新為主要驅動力,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適應新技術、新經濟、新價值和新業態的新型生產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載體和主要陣地,新興產業通過要素的協同集聚,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融合發展,塑造“以新促質”的新動能。
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帶來的重大機遇與挑戰,我國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日益凸顯。與此同時,我國產業鏈各環節的緊密度、供應鏈上下游的協調性、空間布局的均衡性等方面仍然比較薄弱。科技創新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引領作用,從來都不是通過自發、隨機、分散的經濟活動來實現的。應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聚鏈成群”,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民營經濟發展局以服務為核心,協調有關部門、配置相關資源,加強頂層設計;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建立政策反饋機制,推動政策落地,從而更好發揮統籌協調、綜合施策、促進發展的功能。民營經濟發展局的設立在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既是加快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推動縣域新型城鎮化邁向更高質量的均衡發展階段的客觀要求,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本質上是以人口、土地和資本等要素為主體支撐以及相互作用,包含城鄉空間系統、經濟系統、體制系統和社會系統互聯互通、互補互融的綜合過程。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要立足整體范疇、聯系兩大地域、聚焦關鍵要素、圍繞現實任務,不斷推動城鄉要素在縣域空間內流動集聚并實現融合發展,進而形成相輔相融、功能互補、共生共融的縣域發展共同體。
推進種業振興是黨和國家基于國內外形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在我國種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確保農民增產增收、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為此,要加強種質資源的收集鑒定和保護利用,提升育種創新能力,全面增強種子企業實力,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從而進一步推動種業振興。
東北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其發展關乎國家發展大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來到東北考察,為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指明方向,作出全面部署。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面臨新的重大機遇。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東北牢記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堅持鍛長板、補短板相結合,加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優勢,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
司法公正是法治現代化的顯著標志,要致力于司法各階段、各方面的公正性,在司法全過程中貫穿公平正義。公平正義不是某一環節、某一片段的呈現,在整個司法活動中,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需要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承辦案件,堅持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正確適用法律,做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公平正義貫穿司法全過程、全鏈條,需要聚焦影響司法公正的深層次問題,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增強全過程司法公開透明,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嚴懲司法腐敗。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國內外發展環境的變遷,傳統風險與非傳統風險相互交織,基層社會治理面臨著諸多挑戰。基層韌性治理是一種新型治理模式,它融合了社會治理、彈性治理、合作治理等多種治理觀念,為基層妥善應對風險和挑戰提供了方案和支撐。加強基層韌性治理,要從提升基層預防力、風險抵抗力、適應力、恢復力、創造力等五方面入手,優化基層風險治理模式,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當今世界不確定性因素日益增多,各種風險彼此滲透、錯綜復雜,傳統安全風險與非傳統安全風險并存。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風險環境,需要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厘清自然環境因素、人與社會因素、政治經濟因素以及科學技術因素導致的各類安全風險,從法規、組織、技術、文化維度,強化多元主體參與的風險治理,建立完善重大風險監測預警平臺,構建具有韌性的全面風險應對體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
鄉村生態空間的富集存在和價值潛力是新時代青年鄉村創業場域營造的基礎條件。宏觀政策的引領保障作用是新時代青年鄉村創業場域營造的制度保障。創業起始階段的先行者群體、創業成長初期的采用者群體以及創業成熟階段的適應者群體是青年鄉村創業場域營造的主體力量。青年鄉村創業需要陪伴式教育或培育的賦能。當前,青年鄉村創業場域營造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從打破城鄉要素壁壘、激活產權要素流動等方面進行優化。
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技術,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斷催生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市場,改變了信息和知識的生產方式,重塑了人類與技術的交互模式,對教育、金融、媒體和游戲等行業均產生重大影響。在此背景下,全球各國紛紛出臺人工智能發展戰略和具體政策,搶占戰略制高點。與此同時,生成式人工智能暴露出的數據泄露、虛假內容生成、不當利用等安全風險也引起各國廣泛關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運用和治理,不再是某一國而是整個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
新興市場國家的群體性崛起改變了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從經濟發展視角闡述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的時代背景與發展趨向,強調探究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需立足于四個視角:全球整體格局與新興市場國家的關系、主要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的關系、新興市場國家內部不同國家之間的關系、特定新興市場國家內部不同成員的關系。當代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呈現所處環境趨緊、總體分量增加、結構轉型加速、國別增長分化、分配議題凸顯、合作空間廣闊的基本特征。
芯片技術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半導體芯片是集成電路的載體,應用十分廣泛。美國、日本和韓國等發達國家都采取了政府扶持和引導、人才引進和培養的路徑來促進芯片研發。這些措施推動了美國、日本和韓國半導體企業的芯片研發和技術進步。但在日本和韓國芯片研發歷程中,日本半導體企業未能適時調整生產組織方式以適應全球半導體行業的變化,是其競爭力下降的重要原因;韓國半導體產業正面臨人才短缺問題。當前,我國正在加大對芯片研發的支持力度,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半導體產業。
文化虛無主義是虛無主義在思想文化領域的表現。文化虛無主義以敘事維度全面化、傳播場域虛擬化、話語主體去中心化、表現手法柔性化、技術手段智能化為表現形式,通過大眾傳播,產生“去民族化”“去歷史化”“去價值化”“去思想化”“去意識形態化”等負面影響。抵制和破除文化虛無主義,需要不斷拓展“一元主導、多元參與”的治理格局,著力推進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文化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形成系統化的治理體制機制,進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造良好文化生態環境。
文化虛無主義主要表現為虛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虛無主義生成、蔓延的歷史根源是近代中國“落后挨打”造成了文化自卑心理,外來動力是一些西方國家持續影響中國知識界的文化認知,思想氛圍是多種社會思潮交互作用。糾治文化虛無主義,需要充分挖掘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中反對文化虛無主義的思想資源,在全黨全社會開展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教育,推進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系統批判文化虛無主義的各種錯誤觀點。
國家形象是人們對一個國家的各項行為傳達的總體認定,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尤其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是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的全景展示,是對中國人民永遠和世界人民團結在一起的生動闡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塑造需要闡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展現中國的大國擔當,彰顯中國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反映中國對世界作出的巨大貢獻,凸顯中國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堅守。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全方位數字化和可視化,讓數字世界里的“人”活起來,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使者”,數字虛擬人應運而生,諸如企業員工、歌手、帶貨主播,等等。在多種場景下,數字虛擬人頻頻“出圈”。虛擬數字人是通過計算機圖形學、動作捕捉、圖形渲染、深度學習、語音合成、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開發設計的,是具有“人”的外形、表情、語言、行為且可交互的虛擬形象。
海防問題關乎國計民生,是海疆政策的中心環節。由明及清海防意識的覺醒及海防政策變遷,乃因應波譎云詭的海上局勢變化的產物,海防政策的實施調整有效地維護了海疆安全和王朝統治,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沿海社會經濟的繁榮;與此同時,海防政策的變化也影響著沿海百姓的海洋生計、民間貿易乃至與海外世界的深度交流。唯有深入理解時人的海防思想,動態地觀察海防政策的變遷,才能設身處地理解其效果和局限,從而更好地汲取歷史上的海防得失經驗。
晉商家法族規是在二元制結構下形成的家族自治規范,具有內外兼容、交互的規制作用,在晉商的商業活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晉商家法族規參與和指導了晉商家族的治理,一方面包括對家族成員關系的管理,另一方面包括對晉商家族旗下商號雇員關系的管理,對于維護家族延續、保障商業秩序、規范商業行為、保障商業利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對當代家族企業治理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