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誠信建設的重大意義
尊敬的張梅穎副主席,葉小文副主任;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誠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深層內涵,是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經濟社會生活的本質要求。今天,各界嘉賓朋友齊聚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共同關注新時代中國的誠信建設,深入研討誠信文化與中國精神的理論意蘊,具...
尊敬的張梅穎副主席,葉小文副主任;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誠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深層內涵,是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經濟社會生活的本質要求。今天,各界嘉賓朋友齊聚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共同關注新時代中國的誠信建設,深入研討誠信文化與中國精神的理論意蘊,具...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女士們、先生們: 很榮幸受邀參加此次“中國誠信建設高峰論壇”。首先,我謹代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向論壇主辦方表示祝賀和感謝。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誠信建設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石。習近平總書記曾...
尊敬的張梅穎副主席、葉小文副主任、張建星副社長、韓震書記、周文彰副院長,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嘉賓朋友: 剛才三位領導的致辭講話,詮釋誠信的重義,揭示誠信的本質,凸顯誠信的特點。聆聽這樣的講話,讓我們深受教育、深受啟發。我代表本次論壇主辦單位,向三位領導的精彩致辭講話表示衷心的感謝! 誠信作為一個重大理論命題、重大現實問題、重大社會工程,貫穿歷史長河,伴隨...
中國共產黨是最守誠信的政黨。在我看來,中國共產黨的誠信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華民族是最守誠信的民族,孔子曾對子貢說,“民無信不立”,這說明中國古代有守誠信的傳統。然而,當前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卻存在著“誠信缺失癥”現象。 市場經濟本是個好東西,...
誠信既是道德信條,也是法律精神;既是道德規范,也是法律規則。誠信是民法的基本原則,是現代法治社會的一項基本法律規則。提出“百善信為先”,不僅是要在全社會道德建設中把誠信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而且是要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借助和依靠法治的力量,把全社會的誠信建設作為重點;提出“百善信為先”,就是要提高誠信在所有行為規范中的地位,增強對誠信重要性的認識...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為社會道德規范的誠信越來越發揮重要的作用。作為價值規范,誠信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道德基石,沒有誠信就沒有正常社會秩序和良好社會合作的可能性。 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隨著人類活動和交往范圍的擴大,誠信發揮規范功能的范圍也就隨之擴大,并且由于范圍的擴展而成為社會...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幾個月前我剛去過中國人壽河南省分公司參觀考察,實地見證了該公司在金融保險業方面,如何把“為人民服務”精神以誠信的方式積極貫徹落實的事跡。他們在精準扶貧方面所作的努力,尤其使我印象深刻。一個企業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戰,有效助力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并呼喚誠信文化。作為禮儀之邦,我國很早就把誠信作為基本的道德規范,居于精神統治地位的儒家將“信”作為仁學的“仁、義、禮、智、信”五端之一,要求全社會成員加以奉守,不僅把“信守諾言”作為君子的良好操守,也把“取信于民”作為國家統治的民本根基。在當代中國,誠信是立身之本、經商之道、為政之要,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誠信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家有誠信焦慮,覺得周圍人靠不住,整個商業信譽體系也靠不住,有些人認為:周圍人都不誠信,那我也只能不誠信。實際上,每個人都應該更誠信,個體誠信是社會誠信的基礎,每個人都不誠信,社會肯定不誠信。要改變這個狀況,一方面是個體在諸如傳統儒家精神等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意識不斷向善,精神境界不斷提升;另一方面需要有好的法律和秩序的保障,即制...
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規范,要求人們“內誠于心,外信于人”。在中國歷史上,有“言而有信”以誠教子的曾子。有“南門立木”變法成功的商鞅;也有“烽火戲諸侯”國破家亡的周幽王。實踐證明,誠信不僅僅是經濟生活中應該遵守的一種道德規范,也是政治生活中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無信不立,不知其可;企業無信,則難求發展;社會無信,則人人自危;政府無信,...
誠信文化建設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深層次哲學問題,尤其值得從社會價值論角度做出審視和剖析。倫理體系的誠信是主體的一種道德品質,誠信作為道德規范具有穩定性、確定性、可識別性、可交往性。制度體系的誠信是主體間交往關系的確證和保證。精神體系中的誠信,在科學認知、精神信仰和審美藝術等各個領域中都具有價值源點和邏輯前提的意義。 “誠”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一個基本價值,融...
誠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內容,是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經濟社會生活的本質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需要與日俱增。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需要豐裕充足的物質文化,還需要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環境。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發展的轉型期和各種...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四川省委省政府將“精準”視為脫貧攻堅的核心關鍵詞和生命線。創新要素投入保障,讓資金更活;創新工作推進方法,讓效率更高;創新分類幫扶機制,讓合力更大;創新內生動力激發機制,讓成效更顯。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
中國特色的外交思想具有劃時代意義。它與世界上現存的主流外交思想有著明顯的不同,也可以說是對現行的外交思想的重要改進,是更符合中國自身發展以及世界和平與發展所需要的一套思想理論。
當前,中國正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發展的新時代,同時,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正持續經歷各種分化和矛盾。中國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大國責任的更大擔當以及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與民族復興的夢想,都對中國今后外交方向與戰略提出了新的要求與目標。概括總結中國外交領域的新思想、新思維、新特點,將對中國的外交實踐起到更好的指導作用。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要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不能照搬照抄外國政治制度模式。
意識形態能力是領導干部必備的一項重要能力,當前提升領導干部意識形態能力,重點應在意識形態鑒別力、意識形態處理力、意識形態領導力上下功夫。要努力使黨員干部都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在中國共產黨不斷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黨員的整體素質逐漸提升,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個別環節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因此,如何將中國共產黨崇高的理想信念,作為共產黨人自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新時期全體共產黨人更好凝聚戰斗力的關鍵所在。
“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砥礪前行、艱苦奮斗的根本所在,在“紅船精神”影響下,黨和政府能夠全心全意為民工作,想民之所想、行民之所向。因此,深入了解“紅船精神”的影響和作用,是新時期我國黨風、政風建設的必然要求。
黨內監督和輿論監督是兩種監督形式,前者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監督,而后者則是支撐和推動前者順利持續進行的重要途徑。黨內監督與輿論監督各具特征又相互貫穿、融合,成為新時期我黨監督的有效路徑。
推動政府職能轉變,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和部署,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把該放的權放到位,把該管的事管到位,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助力開道。
廉價藥供應短缺暴露的是我國醫療保障的漏洞與縫隙,亟待基于醫療大數據開展成本療效評估,實行病組支付方式改革,激勵醫生和醫療機構使用價低質高的藥品和醫用耗材,建立醫藥、醫療、醫保、患者四方利益共贏的廉價藥品供應保障機制。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一種政府公共服務供給創新,其關鍵支撐與操作流程為“市場運轉、政府主體、定項委托、契約管理與考核兌現”;其根本要求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需要圍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公民日常生活等方面,科學地對待與社會組織之間所形成的“委托代理關系”。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下,公共服務的外包已經成為了現代政府城市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建設效果。但是,由于各方面主客觀原因的影響,其在規范性、科學性、合理性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需要通過健全法律體系、優化合同設計等方式推進公共服務外包良性發展。
公共政策是民生問題解決的關鍵和保障,要成功地解決住房困難、上學困難、看病困難、養老問題、就業等民生難題,就需要不斷推進公共政策的制度改革和完善,讓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都能為社會主義民生建設加油助力。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但可以促進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讓百姓的獲得感更高,還能提高公共資源的配置效率,縮小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當前乃至以后,政府需要在義務教育、醫療衛生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不斷加大投入力度,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目前,我國各地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龐大,政府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整體資金投入與智力支持比較有限。政府與社會的合作共進將釋放新時代城鎮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活力,對推進社會治理的創新具有積極意義。
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面臨著生產效率低、產業鏈條銜接難、資金獲取難、人才勞力缺失等障礙,要通過提高經營規模、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多種途徑促進兩者有機銜接。
科技進步歷來都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技術進步本來就是用來解放人類勞動、解放生產力的。但是,對于如何應對當今技術進步對生產力帶來的新變化,以及如何調整現有的生產關系與其相適應,實踐經驗還不豐富,關于技術革命的理論深入研究依然任重道遠。
智能經濟發展異軍突起,有望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量。但不少人擔心,智能科技的廣泛應用,將會導致用工減少,失業率增加,亦或使崗位難度增加,自身無法勝任。因此,應引導民眾認清經濟、科技發展實際,努力適應變化,理性對待自己在就業上的焦慮情緒,有效緩解社會性就業焦慮情緒的擴大,實現智能經濟發展,提高民眾就業能力。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勞動力供給。因此,要以提高就業質量為核心,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不斷提高保障水平;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強改革教育培訓;加強勞動者的工資水平與其勞動效率之間的相關性。
“三農”工作歷來是我們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依然是“三農”問題。進入新時代,要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我們必須要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開創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農村勞動力流失引發了農村人力資源配給結構的失衡,增加了農村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的整體難度。這就要求從遏制勞動力流失這一關鍵環節入手,有針對性地引導農村勞動力在本地消化,支持返鄉人員的本地創業,著力優化現有的產業結構,尋求產業運營模式的漸進革新,從而充分推動農村社會的轉型升級、持續發展。
在以司法公正為目標的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以擴大公民有序參與為目標的社會治理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司法審判應當注重糾察網絡民情可能的偏失,同時理性地回應網絡民情,發揮網絡民情對司法審判的積極作用,進而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司法權威。
農村法治化是我國法治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在農村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還存在法治建設不完善、普法教育缺失等問題。我們必須探析加強農村法治建設路徑,不斷完善農村服務法律體系,構建法律公益服務體系,加強普法教育,引導農民群體不斷提高對法治的認識和了解,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為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我國傳統法律文化結合了公法文化和禮律,蘊含著豐富的現代法治價值理念。要挖掘傳統法律文化中的優質資源,結合實際優化創新,完善社會主義現代化法律制度體系,實現我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當代價值。讓傳統法律文化與西方現代法律精神合理“對接”,注重“本土化”吸收,在繼承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發揚我國傳統法律文化。
“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對國際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由于互聯網金融具有特殊的風險性,增加了監管難度,探究國際法在國際互聯網金融風險中的應用,能夠為我國提供借鑒和啟發。
基層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履行好基層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應充分認識到抓好黨建就是最大的政績,把黨建工作放到自己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實負起管黨治黨的責任;應采取集中輪訓、實地考察、實踐鍛煉等方式,有效提升基層黨務工作者履職盡責的能力和水平。
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幫扶抓黨建促脫貧,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扶貧開發決策部署的一個重要舉措,是中國共產黨解決“三農”問題和培養鍛煉優秀干部的一種制度創新。駐村“第一書記”為農村發展建設注入了活力,在解決一些村“軟、散、亂、窮”等長期未能很好解決的突出問題,強化黨對農村社會的領導、推動富民強村、促進農村改革發展和諧穩定以及培養鍛煉干部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基層黨建工作是我黨發展的重要基礎力量,加強基層黨建就是要明確黨組織的工作范圍,將服務群眾作為基層黨組織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強化組織建設,完善民主決策機制,建設高素質的基層黨組織領導隊伍,強化宣傳輿論引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動新時期基層黨建工作向前邁進。
黨支部作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面對新時代我國企業黨支部建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必須要強化企業黨支部組織建設,搞好“經濟大合唱”;必須要加強企業黨支部廉政建設,切斷腐敗利益鏈條。
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精準扶貧的關鍵核心因素,必須要在精準扶貧這場硬仗中有所作為、有大作為。因此,明確精準扶貧視域下的基層黨建工作目標和實現路徑,將會充分發揮出基層黨建工作在扶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確保這場扶貧攻堅戰役的全面勝利。
高校黨建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握新形勢、找準著力點、落實新舉措,切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歷史是現實的前提和基礎,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嚴重危害就在于經它歪曲之后,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社會主義革命史和社會主義建設史成了“病史”“罪史”。在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歷史認知碎片化,歷史共識空虛化,惡化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生態,污染了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環境,削弱了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歷史虛無主義并不僅僅是否定歷史、否定英雄人物,而是從根本上否定黨的領導,是虛無歷史觀、價值觀、文化觀及發展觀的綜合體。因此,我們必須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加強陣地建設及隊伍建設,通過黨紀國法進行合理合法反擊,以遏制其傳播。
中國革命歷史是社會大眾建立共識、強化文化認同和政治認同的根基。當前,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者以“價值中立”“碎片化敘事”“娛樂惡搞”等手段解構革命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人們對革命文化的認同,消解了革命文化的嚴肅性。對此,我們應夯實理論、扎實史實、聯系現實,增強革命文化的感染力,讓革命歷史更鮮活。
當前,我國網上意識形態工作整體向上向好,但是也有一些值得我們警惕的問題。如借助錯誤思潮炒作熱點事件,否定現行社會制度;利用敏感議題渲染全民焦慮,激化階層對立矛盾;社會事件泛政治化現象凸顯,攻擊主流意識形態;反華勢力合謀攻擊體制機制,破壞國家長治久安;等等。針對這些問題,需要采取恰當措施加以解決。
大學生作為社會力量的生力軍,其社會心態對國家和社會的穩定有著重要的影響。當前,我國大學生的社會心態總體上是積極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要從學校教育上加強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培育,從家庭和社會環境建設上對大學生社會心態進行優化。
“接地氣”引申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建立起一種便于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雙方接受的良好和諧的教育模式,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教育者的人文吸引力與感染力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教育所具備的客觀規律是不可違背的,基于此,在思想教育過程中注重思想行為模式的時代性、針對性與創新性,才能真正實現思政課教書育人的宗旨,聚集人氣,引領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
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理想與信念。中國夢的實現必須要依賴于每個社會個體的共同努力。將中國夢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彰顯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與社會需求的對應,能夠使大學生的自我發展與國家、社會發展相融合。
“一帶一路”引領藝術家進一步站在全人類視角和時代的制高點上,以開放包容、交流互鑒、全面辯證的和諧哲學精神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美學精神,讀好生活與社會這本書。
“一帶一路”倡議倡導通過文化交流促進文明互鑒、民心相通,使中國文藝發展面臨一個更高層次、更加開放的新格局。當代中國人民的生活實踐和精神風貌是文藝最大的表現空間。提升文藝作品的藝術價值,需要我們從文藝的社會存在、中國的發展新變等多個方面進一步提高認識。
無論是陸上絲綢之路還是海上絲綢之路,自古以來,東來西往的絲綢之路均與文化交流有著不解之緣。今天的“一帶一路”不僅需要文藝在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和睦相處、民心相通中發揮情感紐帶的作用,而且需要文藝走在“一帶一路”的時代前沿,為新時代留下文明的豐碑和文藝的杰作。
當前,“一帶一路”文藝融合的“民心”工程為文藝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為各國文化融合創新疏通了新渠道。中國文藝工作者們只有創作大量優秀的、具有民族審美個性和時代精神追求的文化藝術作品,才能推動我們去建設“一帶一路”;只有感知其他民族的所思、所想、所感,才能使民心相通,最終實現恒久相通、可持續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筑牢民族精神的基石,對于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加快培育和堅定文化自信,需要從堅持文化創新、推進文化合作交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個方面入手,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在新媒體背景下,以微信、微博為特征的“微”傳播成為傳播的重要方式。“微”傳播以便捷、靈活以及高效等特征在民間適用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可小覷。建設優秀的社會主義新文化,應當利用好、掌握好“微”傳播的特征和功能,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暢通、準確的傳播途徑。這不僅是新媒體時代文化建設的主要力量,更是社會正能量傳播的有效途徑。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期許通過社會建設實現良性發展,構建文明和諧美麗的生活環境,推動我國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穩步前行。其中,大眾文化空間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需秉持合理性、人本性和因地制宜的原則,通過結合地域發展實情、與現有公共空間結合、創新開放形式等措施,達到構建更加開放的大眾文化空間的目的,營造更加和諧的社會文化氛圍。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多次出臺相應政策完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成效初顯。但由于我國社區公共文化建設處于初級階段,仍面臨一系列問題,如供給理念較為單一、居民參與意識相對薄弱、缺乏專業文化建設人才等。這需要各方采取針對性措施,規范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深入推進社區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生產力,構成了一方百姓的精神寄托,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助于繁榮農村文化市場,豐富農村文化業態,展現出政治價值和經濟價值,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是我們應當代代傳承的精神寶藏。
民俗文化來自人類智慧與創造力的結合,具有生活與集體兩大特征,其內含大量德育資源,有獨特的教育價值。民俗文化的德育基因溶于民俗生活中,以民俗模式不斷貫通生活,在潛移默化間為個體生命提供德育思想教育,促進人的成長。
中國是一個海岸線漫長的國家,在海洋文化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傳統,但在全球海洋文化交流中,中國海洋文化的價值卻未能得到充分展現。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文化自覺的前提下,充分認識中國海洋文化的內在邏輯,探尋中國海洋文化在發展中面臨的困境,延續海洋文化的生命活力,建立包容的海洋文化格局。
唐代對官吏犯罪問題十分重視,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法律法規進行管理,前者用于規范官吏的行為,后者則是對違反這些規范的懲處,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保證了這一歷史時期吏治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