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地氣”引申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建立起一種便于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雙方接受的良好和諧的教育模式,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教育者的人文吸引力與感染力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教育所具備的客觀規律是不可違背的,基于此,在思想教育過程中注重思想行為模式的時代性、針對性與創新性,才能真正實現思政課教書育人的宗旨,聚集人氣,引領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吸引力 時代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改革開放和信息技術革命的發展,中國社會面臨著一系列深刻的變化,這無疑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主要問題集中于社會思想形態的變革、信息網絡傳媒變遷、主體意識增強等。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明確發展方向,深化教育改革,為被教育者的發展奠定良好而持久的思想基礎,是現代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氣”的前提是要先“明規矩,循規律”
思想政治教育應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與戰略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成離不開一定時期的社會思想文化氛圍。在我國的政治體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西方國家最大的區別在于,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整體性教育,推行的是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理念,而非簡單的將單一教育融入國家的整體教育體系。其注重以系統化、目的性的教學來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高度,使得受教育者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質。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意識形態的基石,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以此為基礎,充分發揮黨的領導能力,培養合格的建設者。
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體價值引領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教育工作者的主體引導性意識模式是決定思想政治教學質量的關鍵。其一方面引導著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思想覺悟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思想覺悟又制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教育主體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素質,傳授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這要求對教育者自身學習、工作水平進行相關的衡量并進行必要的關懷與激勵,這對于教育者自身的德性修養和受教育者本身的發展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遵從受教育者個體的成長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受教育者所產生的思想矛盾,反映了外部各種不同的思想問題。如今,各個階層的思想都存在不同的矛盾。這些矛盾是錯綜復雜的,比如說受教育者成長經歷與思維模式的不同會導致個體思想觀念與教育內容的沖撞,這也就更加明確了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尊重不同受教育者的感知差異,教育方式要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積極尋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途徑的新突破。在教育過程中,社會各主體之間協同合作,優化統籌教育社會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氣”的核心在于融入新時代下的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富于時代特性,可保教育的鮮活力。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可以發現在一定的時間段內產生的思想觀念,都展現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狀況。當代的時代發展特征是不斷尋求變革和機遇,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進行,各種各樣的教育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都在順應時代的變革。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社會交往方式都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思想政治教育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斷地改革和變化,才能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在新的形勢下,與時代發展特點相統一,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我們的一個重要任務,同時也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跟上時代步伐的主要動力。
思想政治教育回歸生活本質,可保證教育的現實合理性。教育生活化實際上是一種以生活為主導、以教育為引導的教育模式。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蘇聯思想政治教育觀的影響,一些教育目標過于理想化,不能貼合人的主體性發展需要。現實社會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實現生活化與時代化的統一,單一的人才政治素質培養有一定的局限性,受教育者要尋求道德理想和新時代生活的統一性,真正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參與者。社會生活轉變過程中的生活特性是復雜、多變、開放的,傳統社會生活秩序的打破、重組,標志著新的生活秩序和觀念的建立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的生活世界觀中提到生活對意識的決定性作用,道德、宗教、形而上學和其他意識形態產生是以現實存在的生活為基礎,源于生活,最后要歸于生活。思政教育本該具有極為豐富的內容,教授的內容不僅包含政治理論、道德理論,做人以及生活的基本常識都必須納入教育的范疇中,使得教育內容與人們的生活更為相近,更加吸引人們。所以,思政教育生活化是人們自身綜合能力提高的關鍵。
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氣”的途徑在于揚風氣、固人氣
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是系統的、多方面的,要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培養需求。因此,教育工作者不但要重視現實中的矛盾,也要關注時代特點,并且進行合理的規劃。必須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在規律的基礎之上,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一定的改善。同時也要建立相關的規范,以其作為保障,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和改革進行深入研究。
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設,對資源進行合理調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僅只有理論,同時還有實踐活動,所以要將基礎扎根在我國現實社會當中,從而不斷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理論水平,促使教育工作者積極的參與到教育實踐工作當中去。不僅如此,也要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宣傳,將理論轉變為成果,為后面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其次,更要優化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溝通、交流,并且建立一個廣闊的教育工作交流平臺,使得教育工作者之間能夠進行資源互換,共享彼此的教育成果。再次,對教育范圍內的改革工作進行推進和深化,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果。實踐進程中,要合理地進行規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獲得新的進展。最后,要借助大眾傳媒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網絡平臺建設的研究和改良工作,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持續營造積極健康的議題話語,促使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借助網絡來開展教學工作,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行。在優化網絡參與者的信息素養、凈化網絡傳播內容的過程中持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只有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才能使得教育工作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因此,教育者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動向,采取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工作。只有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才能形成教育的使命感和價值觀,使得教育工作更加規范,最終發揮出良好的教育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優秀傳統文化之間具有高契合性,因為文化活動也是在無聲地表達一些思想觀念。整個社會階層中,文化是不能遠離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的思想觀念源于現實社會,然而卻會受到不同階層的意識形態的影響。實際上,社會意識形態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于文化的力量進行傳承與展開,另一方面我們要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內涵,運用文化環境因素使教育的引導更有價值、更具層次、更具文化氣息,以此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
(作者為南京工業大學講師)
【參考文獻】
①覃翠生:《論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識形態功能》,《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6期。
責編/周素麗 姜成(見習)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