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人民智庫> 正文

國家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研究(7)

“景城融合”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綠色發展

——上海浦東新區滴水湖水利風景區典型案例

上海浦東新區滴水湖水利風景區,依托滴水湖水域及其相關水利設施而建,屬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2009年被水利部認定為國家水利風景區。滴水湖水利風景區包括春漣河、夏漣河、秋漣河、冬漣河四條漣狀河道,赤風港、橙和港、黃日港、綠麗港、青祥港、藍云港、紫飛港七條射狀河道,以及滴水湖出海閘、蘆潮引河出海閘、黃日港節制閘、綠麗港節制閘等眾多水利工程,形成了防汛擋潮、引排自如的水利體系,使“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景觀”統籌兼顧。

滴水湖水利風景區,是南匯新城的標志。南匯新城以水興城、以水美城的建設理念,讓一座現代化新城成為了一座露天水利工程博物館,為現代城市建設發展提供了成功范例。該景區擁有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助推綠色發展 建設美麗長江”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美麗河流(湖泊)、上海市最美河道等榮譽。

以水利工程為先導,突出生態建設和保護,服務和支撐現代化新城建設發展

堅持規劃引領,找準發展定位。2021年5月,《浦東新區滴水湖水利風景區規劃(2020-2035)》通過上海市水務局行業審核,引領滴水湖水利風景區新一輪開發建設。景區將以水資源保護、交通與游線、水利科技與水文化傳播等十二大專項規劃為指引,提升服務設施布局與品質;串聯現有景區資源,豐富景區的游覽活動與路線;加強水文化和水科普的宣傳教育,強化目的地屬性。按照“一湖、一環、一軸、七射、多點”的總體布局,將打造成“江、河、湖、海”相連、湖泊水系相通,湖在城中、景映水中的國家水利風景區。將建設成為最具活力的世界級濱海環湖開放空間、城市河湖型國家水利風景區標桿。

貫徹落實河湖長制,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按照分級管理、屬地負責的原則,滴水湖一級湖長由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主任兼任,二級湖長由南匯新城鎮及港城集團主要領導擔任,三級湖長由申港社區主要領導擔任。在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和南匯新城鎮統一領導下,港城集團承擔景區建設管理工作,組織編制水利風景區規劃,實施開展滴水湖水質管理與監測、水域使用管控任務,結合河道和景觀工程建設營造優美宜居水環境,引進優質文旅資源、舉辦重大賽事節慶活動,弘揚水文化,完善配套設施,不斷提升景區知名度。

堅持以生態為基,注重開發與環保齊頭并進。第一,塑造水生態景觀。景區環滴水湖規劃建設80米景觀帶工程,在景觀帶內種植各種適生樹木、灌木和綠草,各式精美建筑點綴其中。內漣河貫穿城市公園帶,河道生態建設與城市公園景觀相互融合。中漣河、外漣河是城市社區水景,根據河道生態建設和水景需要,建設各具特色的生態護岸和親水平臺。主城區水系漣河與射河交匯構成眾多人工湖泊,發揮水體緩沖、生態自凈等功能,結合城市功能布局形成城市楔形綠地。第二,建設水生態系統。由于滴水湖沒有野生魚類,為了保持和改善水質,改善水生態,景區每年投入一定量的濾食性魚類、河蜆、螺螄等,同時每年春季科學控制出海閘開閘排水時間和流量,連通附近水域引入魚苗,形成了以濾食性魚類為主,各種本地魚類共存的健康生態系統。第三,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結合國家海綿城市試點項目,進行景區范圍內海綿生態本底建設工作。滴水湖環湖景觀帶采用了透水鋪裝,達到雨水就地下滲消納的要求。景區選用透水盲管、生態濕地、生態駁岸等海綿技術,對地面雨水進行收集凈化和處理,四漣河道工程采用了生態護岸、雨水排放口水質凈化措施、植被緩沖帶等,在解決積水、內澇等問題的同時,防止水資源流失。

加強水體生態綜合管理,維護水安全。第一,建立全面的管理體系。作為城市景觀湖,滴水湖自2003年引水后,沒有完善的生態系統,水環境不穩定。為了管理好滴水湖的水質,港城集團成立了上海港城滴水湖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滴水湖后續建設和維護管理;相繼出臺了《滴水湖水系水域維護管理辦法》《滴水湖水系運行調度管理辦法》等水系管理制度。2014年,上海市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出臺了《上海市滴水湖環境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為滴水湖管理提供抓手。在浦東新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被賦予先行先試的立法權的政策契機下,全力推動滴水湖水域保護立法。第二,完善水系閘控系統。滴水湖一期水系建設了滴水湖出海閘、黃日港控制閘和綠麗港節制閘,輔之蘆潮引河出海閘,構成了滴水湖水系引排水“二進二出”的閘控系統。目前閘控系統基本具備引排水、防汛防澇功能,控制水系引排水、水體置換及水體流動等。第三,系統治理水生態,維護水安全。因滴水湖建于重鹽堿的濱海灘涂,水土鹽堿化嚴重,景區結合滴水湖核心區水利自身特點,創新開展以潮差式引排水、水體洗鹽洗堿等工作,為水體中水生植物生長和繁殖提供條件,改善和豐富湖泊、河道的食物鏈和生態系統結構。景區提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滴水湖的水質”,在水質監測、水生態治理、污染源防控、水域常態化巡查、政企聯動、智能化信息管理平臺等領域加大管理力度。

弘揚水文化,發展文旅產業。一是依托滴水湖和港城的地域特點,發掘文化旅游資源。景區充分發揮江河湖海匯聚優勢,在特色景點打造、文旅項目引進、海洋產業布局上下足功夫,豐富功能業態,擴大規模效應。二是提供親水體驗。景區在構建城市公園健康生態系統的同時,搭建游客、市民親水和休閑娛樂的公共活動平臺,成為重要的城市水岸空間會客廳。三是開展水利科普。依托上海臨港海洋節、上海海洋論壇等文化活動,推出一批了解海洋、親近海洋、感受海洋的系列活動,讓市民深切感受海洋文化;通過打造水利科技實踐基地、科普長廊等,宣傳節水、愛水、護水深入人心,提高公眾對于水利知識的認知,提高水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景區發展生態、發展方式、發展成效發生系統改變,彰顯“國際風、海湖韻、未來感”

藍綠交融筑牢生態屏障。景區初步形成了“水清、岸綠、景美、生態”的城市河湖生態景觀,產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滴水湖水質持續改善,大部分指標達到Ⅰ-Ⅲ類;滴水湖培養的生態魚類是一種優質的生態資源,已于2011年向國家綠色食品中心申報滴水湖綠色水產品8項,并獲得批準,成為滴水湖旅游文化中的品牌水生態產品。景區利用“湖、河”環網相連,完善環網放射的河道水系網絡,實現綠地網絡化滲透,支撐“城在景中”的生態體驗;依托楔形綠地,形成放射狀嵌入城市的重要生態空間,實現綠色與城市交融。景區建成了藍色透水瀝青慢跑道、生態護岸、生態濕地、特色景觀橋、親水棧道、全齡兒童游樂設施、精致游憩設施等,提升了環境品質,凸顯海湖韻特色城市風貌。

文旅融合發展動力強勁。景區挖掘利用生態、文化等特色資源,通過布局“湖景、河景、海景、江景”,引入海洋主題文旅項目,開展科普宣傳,舉辦系列賽事、節慶活動等,使得水文化、海洋文化深入人心,文旅產業蓬勃發展。例如,中國航海博物館、上海海昌海洋世界、冰雪之星、上海天文館等優質文旅項目主題鮮明、規模宏大、世界領先,未來每年將吸引游客1000萬人次;2018年開園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高峰期日客流量達5萬人次,2021年剛開館的上海天文館更是一票難求,日均客流量達到5000人次。2018—2021年連續四年舉辦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15—2021年,于“世界海洋日”和“中國航海日”,連續四年舉辦上海海洋論壇,連續五年舉辦上海臨港海洋節。圍繞滴水湖舉辦了一系列國際與國內賽事活動,如世界知曉度排名第三的體育賽事——環法自行車賽事、世界水上摩托艇錦標賽、全球頂級障礙賽跑——斯巴達勇士賽、滴水湖鐵人三項賽。同時,臨港新片區新年煙花秀、臨港新片區迎新跑、滴水湖陽光音樂節、上海臨港海洋節、工業旅游等系列文化活動已成為臨港特色,展現了景區的“國際風、海湖韻、未來感”。

景區知名度不斷提升。景區不斷強化多維度宣傳,營造良好發展氛圍。結合國家成立臨港新片區契機,加強對滴水湖水利風景區內各項配套設施、城市功能、旅游功能的推介;景區范圍內推動海綿生態本底建設工作,吸引全國各地海綿城市建設單位參觀學習,打響了生態城市名片;通過新一輪水利風景區規劃編制的契機,以規劃進社區、進校園、進園區等方式加強對景區規劃的科普宣傳工作。2018年,滴水湖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水利部和中國農林水利氣象工會聯合授予“長江經濟帶2018年最美河流(湖泊)”稱號,滴水湖環湖瀝青跑道獲頒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最長的藍色透水瀝青慢跑道”證書,滴水湖則獲頒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建有環湖景觀橋數量最多的人工湖”證書,春漣河于2020年榮獲上海市“最美河道”稱號。

推動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啟示

科學規劃引領,強化制度保障。景區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引領和管理制度體系的健全,以高效能治理賦能景區高質量發展。景區規劃要結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將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結合建立河湖長制、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確立發展定位和目標,并配合出臺相關的管理制度加以保障。

夯實生態本底,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景區抓住了“生態”這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將保護滴水湖生態環境和安全放在首位,為建設國際化的城市會客廳筑牢生態本底,實現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真正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到實處。

深挖文化內涵,培育文化氛圍。景區根據自身獨特的文化內涵,在旅游開發中注重挖掘滴水湖內在的水文化,充分利用現有的水利工程文化,大力弘揚滴水湖的地域文化,充分發揮水文化的引導、約束、規范、凝聚和激勵功能。

堅持以人為本,打造高品質景區。景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從項目引進到工程設計、實施,從功能導入到公共空間打造都堅持以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要為奮斗目標。由此,一系列優質文旅項目使景區宜業、宜居、宜樂、宜游,進而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上一頁 1... 5678910下一頁
責任編輯:羅婷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