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調查研究 > 中國經驗 > 正文

豐收背后有個“隱形英雄”(經濟聚焦)(3)

摸清機收損失原因,才能有的放矢。

一直以來,農業農村部就高度重視機收減損課題,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技術指導意見。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開展了大規模機收減損調查,召開專家和農機服務組織、農機手座談會,研究糧食作物機收損失及原因。各地農機部門也開展相應調查,摸清本地機收損失情況。

通過反復調研,農業農村部綜合各方面情況得出兩個結論:其一,近年來,黃淮海地區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在3%左右;其二,機收減損1個百分點,可挽回25億斤糧食,相當于新增300萬畝面積的產量。

華中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教授宋洪遠說:“在耕地面積增加有困難的形勢下,必須有的放矢提高機收減損效率。”

機收減損取得實質進展,科學減損是核心。

一方面,要科學選擇時機。小麥、水稻最佳收獲期是蠟熟期或完熟前期,此時作物含水率約15%—25%,收獲時損失最少。收獲過早易造成夾帶損失,過晚則會加大落粒損耗。

另一方面,要科學避免“跑糧”。農機性能優良、機手操作水平高,能有效避免漏割、堵草、“跑糧”等情況。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小孟鎮梁家村種糧大戶劉明峰有自己的妙招:收割機滾筒轉速控制在1100轉左右,適當調整撥禾輪轉速,可以減少掉粒損失。他感慨,“一畝地少撒10斤,3000畝地就是3萬斤,那是多大的產量啊!”

為了提高機收減損效率,今年,農業農村部組織制定了《機播機收節糧減損情況分析及工作措施》《小麥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指導意見》《2021年糧食機收減損工作方案》,主產區各級農機部門組織技術人員及時下田入戶,指導機收。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說:“通過機收減損,全省挽回小麥3億斤。”

現代化上提質量,“開頭一公里”走得實

從大田高產到顆粒歸倉,機收減損前提是“機”,要走好優質農機供應“開頭一公里”。

強機收減損基礎,優質農機供應足。

“三夏”時節,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塔山鎮宋家嶺村的麥田里,一臺臺聯合收割機、插秧機、大拖拉機、秸稈打捆機輪番作業,機器“吞吐”之間,一排排麥稈應聲倒下,籽粒從卸糧筒里傾瀉而下,粉碎的秸稈被迅速壓縮打包。“聯社每年機耕、機收作業面積有3.6萬畝,擁有各類機械266臺套,這是我們最大的底氣。”塔山鎮吉金農機服務專業合作聯社負責人王炳新說。

上一頁 1 23456下一頁
[責任編輯:王克]
標簽: 夏糧   產量   機收減損   現代化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