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千年載厚重,人文圣地梨飄香。”6月13日,“壯麗70年•奮進新渭南”網絡媒體“走農村看變化”主題采訪活動來到“將相故里”蒲城縣,這里是北京時間的誕生地,陜西產糧第一大縣,被稱為酥梨之鄉和焰火之鄉。
走進蒲城縣蘇坊鎮黨定村,樹成蔭、草如毯,濃濃綠意撲面而來,時時還可聽到“咩咩”羊叫聲。黨定村以奶山羊養殖為代表的產業精準扶貧模式——有人稱之為“羊銀行”,已讓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走上致富之路。
黨定村過去有養殖奶山羊的傳統,但一直缺乏有效引導,技術落后、效益不高,由于每家只有幾只,無法形成規模。再加上羊奶必須當天銷售,而銷售渠道卻被一些小商販控制著,向村民肆意壓低羊奶價格,村民有苦難言。
怎樣解決群眾的養殖難題?在蘇坊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黨定村探索出了新的奶山羊產業脫貧新模式。先后爭取項目資金80萬元,以村集體的名義擴建標準化羊舍4棟、青貯池1座,配套圍墻建設和綠化工程,免費提供給貧困戶飼養,小區面積擴大到55畝、奶山羊存欄增加到1400只,村集體獲得了小區的絕大部分股份。黨定村還在2個自然村分別設立了散奶收購點,安排一名貧困戶上門代收其他貧困戶的鮮奶,奶源進一步擴大,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在不斷增加,直接帶動3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另一方面,黨定村還發動群眾通過以強帶弱的形式,帶動貧困戶“發家致富”。
家住黨定村十三組的徐鎮江表示,妻子患有腦梗常年臥病在床,每月需要近2萬元的醫藥費,兒子腰上有傷不能干重體力活,孫子在還在上學,全家靠兒媳在外打工的收入過活,家里經濟狀況非常艱難。最困難的時候,妻子看病需要借錢,孫子的學費沒錢交......
“原來我自己在家也養了2、3只羊,但因為咱么啥技術,人家企業也不愿意來收咱的羊奶。”2016年,羊奶產業價格不錯,看到養殖場每天都在上漲的羊奶,徐鎮江也想發點“羊財”。村黨支部得知徐振江的想法,就大力支持他發展羊產業,幫助他申請了貼息貸款4萬元,購買了20多只奶山羊,2016年年底,他的20只奶山羊入駐四通奶山羊養殖小區,由村上提供技術指導,以保底價收購羊奶。“現在我每天都能有幾百元的收入,這些羊就是我家的‘致富搖錢樹’。”徐振江高興地說。
“貧困戶可享受小區奶山羊入駐、夜間管理、技術指導以及低價收購等優惠政策”,黨定村第一書記鄭杰介紹說,“村上與富平圣唐乳業公司簽訂協議,以每公斤7元的價格收購羊奶,給村集體每公斤支付0.5元組織費,僅這一項就帶動村集體經濟年收入45萬元”。
黨定村的脫貧故事,就是蒲城縣創新實施“黨支部+”產業扶貧模式的一個縮影。蒲城縣結合實際,創新推進“三變改革”(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依托“村黨支部+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等產業模式,以農村生產經營體制改革為載體,盤活工礦企業廢棄場地、荒山、荒溝、荒坡等資源,帶動群眾發展酥梨、花椒、金銀花、奶山羊等種養殖產業,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積累,群眾脫貧增收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