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發布的上半年就業“成績單”顯示,1—6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低于5.5%的預期控制目標;二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1%,同比下降0.2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06個百分點。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表示,上半年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這緣于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三月的兩會上都有提前布局。“特別需要強調的是,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
他認為,就業穩定得益于三方面因素:首先,得益于經濟的持續發展,這也是最基本因素。我國經濟體量大,擁有豐富的產業結構和區域縱深,經濟增長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對就業的拉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其次,得益于改革紅利釋放。簡政放權、“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活力競相迸發,成為拉動經濟和就業增長的新引擎。今年上半年日均新登記企業數達到1.94萬戶,創造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
三是得益于勞動力市場韌性增加。今年以來,國務院推出了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加大失業保險費返還等一系列重要舉措,啟動實施了大規模的職業技能培訓,政策效應在持續發揮,上半年密集開展了“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周”等就業服務系列活動,組織各類招聘會4萬余場,提供免費就業服務超過5000萬人次,提升了勞動力市場的熱度。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于緩解當前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對此,他表示,開展職業教育主要是解決有活沒人干、干不了的問題。今年大力發展發展職業教育謀劃長遠,新增高級職業教育100萬學生有待陸續入校,具體效果將在1-3年以后充分顯現。
楊宜勇認為,今年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凸顯,新的影響因素在增加,必須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今年城鎮新增就業要在實現預期目標的基礎上,力爭達到近幾年的實際規模,既保障城鎮勞動力就業,也為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留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