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資本主義生產呈無限擴張趨勢相并存的,卻是廣大民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呈不斷相對縮小的趨勢,資本主義的消費力不斷受到抑制。為什么資本主義的消費力會受到抑制?這是由資本主義私有制決定的資本主義分配制度導致的。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度下,資本家為了獲得高額利潤,總是想盡各種辦法提高剩余價值率,加強對工人的剝削,結果是勞動者所創造出來的越來越多的社會財富中,為勞動者所占有的份額相對地越來越少,勞動者的實際購買力受到抑制。與此同時,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大資本家還不斷利用其生產與技術方面的優越地位,對中小生產者進行排擠和打擊,使他們日益陷于虧損和破產,消費力下降。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私人剩余價值規律與市場調節規律(或價值規律)的共同作用加劇了貧富兩極分化:占社會人口少數的私人資本所有者階層占有大部分社會財富,而占社會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所擁有的財富只占極少部分社會財富。財富與收入分配的這種兩極分化趨勢,直接導致對社會產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斷縮小”。
這樣一來,一方面,資本主義私有制使資本主義生產呈無限擴大的趨勢,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分配制度卻使得廣大民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被限制在狹小的范圍內,當廣大民眾相對縮小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同無限擴大的資本主義生產發生激烈矛盾和沖突的時候,“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了。馬克思講,“生產資本越增加,它就越是迫不得已地為市場(這種市場的需求它并不了解)而生產,生產就越是超過消費,供給就越是力圖強制需求,結果危機的發生也就越猛烈而且越頻繁。”⑦在當代,為了延緩或減緩“生產過剩”的壓力,盡管資產階級極力倡導“寅吃卯糧”的消費理念,鼓勵或誘導民眾及政府用貸款或借款的方式“超前消費”“過度消費”,試圖用“明天”的錢解決“今天”的問題,試圖將“今天”的問題轉移到“明天”。例如,2007年,美國民眾的消費信貸高達14萬億美元,平均每個美國人負債近5萬美元;美國政府的債務規模高達10.35萬億美元,相當于其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70%還多。但一個靠不斷增加民眾和政府債務才能維系的經濟增長是不可能持續的,不管是個人的“消費信貸”,還是政府的“透支消費”,都不能從根本上根治資本主義“有效需求不足”的“病癥”,都不過是一種短期的權宜之計,雖在一定程度上暫緩了當前的消費不足問題,但卻使資本主義生產與消費的矛盾沖突越積越多、越積越重,最終引發金融危機和實體經濟危機(如圖2所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