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從嚴治黨新篇章”光明述評】
從根本上解決管黨治黨的“寬松軟”
——把強化黨內監督作為黨的建設重要基礎性工程
光明日報記者 王丹 劉文嘉
一部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揭露的貪污腐敗事實觸目驚心;若干貪腐官員的懺悔錄,記錄的思想蛻變過程發人深省。
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落馬后痛心疾首,“從小就痛恨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貪官,我感覺這是一個莫大的悲哀”。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回憶自己第一次受賄,“本來一直想做一個清白的好官”,“因為大家都是比較好的朋友,當時我也沒注意到他給這個錢”。
從清風兩袖的理想到欲壑難填的現實,從敬民畏法的起點到貪贓枉法的終點,落馬干部一步一步走向貪腐的過程,展示了思想滑坡和信仰迷失的后果,也揭示了一些黨組織日常監督弱化、紀律松弛、制度乏力的生態,指向了“管黨治黨寬松軟的問題”。
黨心所系,民心所向。從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從“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抓住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環節,牢牢把握“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的辯證關系,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標本兼治、馳而不息,管黨治黨一刻不松懈,讓黨風政風為之一振、社情民風為之一新。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繼《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重要黨內法規出臺之后,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將強化黨內監督作為黨的建設重要基礎性工程,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對我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黨內監督優良傳統進行了全面總結,對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生動實踐進行了制度升華,為解決新形勢下黨內突出問題、為從根本上解決管黨治黨的“寬松軟”問題進行了重要頂層設計。
有現實針對性、有里程碑意義的制度治黨新篇章,正在實踐中徐徐展開。
回顧歷史,強化黨內監督是對我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歷史經驗和成功做法的全面總結
“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為止。”早在200多年前,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就曾警示,“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在東方,一個帶領中華民族在驚濤中揚帆、荊棘中拓路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也給出了同樣的答案:監督。
1949年3月,西柏坡的泥土房中。面對即將開啟的“進京趕考”征程,毛澤東同志強調“我們有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
1992年春天,中國的南海邊。面對風起云涌的改革大潮,鄧小平同志諄諄告誡,“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要“把共產黨員教育好”。
2013年7月,太行山的東麓。走在“趕考”新路上,習近平同志撫今追昔,“這里是立規矩的地方。黨的規矩、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有力推動了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
95年的崢嶸歲月中,加強黨內監督如一條紅線貫穿黨的建設始終。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征和根本優勢,集中表達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動態總結和梳理,更成為各個歷史時期應對重大矛盾挑戰、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現實抓手。
今天,我們黨所面臨的“新趕考”,正處于中華民族復興征程與世界發展大勢的歷史交匯點上,處在世界格局深刻調整、國內格局深刻變革的動態進程中,處在統籌中國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的時代命題下,處于“四大考驗”“四大危險”挑戰黨的執政能力、執政基礎、執政地位的歷史境遇中,復雜性和艱巨性世所罕見。加強制度治黨、制定加強和規范黨內監督文件,既是對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制度規定和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又是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迫切需要的回應。
傳統優良、時機成熟、條件具備、要求迫切——在關于《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說明中,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黨內監督進行了全面深刻地闡釋:
“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屏障和凈化政治生態的基礎,黨內監督只能強化,不能削弱;只能暢通,不能梗阻。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從根本上解決主體責任缺失、監督責任缺位、管黨治黨寬松軟的問題,把強化黨內監督作為黨的建設重要基礎性工程,使監督的制度優勢充分釋放出來。”作為執政黨最重要最直接的監督形式,黨內監督必須充分發揮出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重要功能。
高瞻遠矚的智慧,勇立潮頭的自覺,《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最新修訂,構成了黨的制度建設歷史進程中的重要坐標,構成了管黨治黨由“寬松軟”邁向“嚴實硬”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