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5月17日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對進一步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特別強調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他說:“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1]這是對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提出的總要求,明確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根本性質和方向,也是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的殷切希望。落實好這個總要求,需要有好方法。我想圍繞這個問題談幾點想法,供大家參考。
一、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
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首先要解決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2]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講得很及時,很有針對性和指導性。
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在近些年的理論研究和教學中,的確存在著認識模糊、思想混亂,以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覺運用不夠、自信心不強的問題。應當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總體上是健康的,廣大理論工作者是能夠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但也存在不容回避的問題:或認為講馬克思主義是“左”的表現,或打著“學術自由”的幌子,大力宣揚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東西,在思想理論界造成了不少思想混亂。例如,有的人公開講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公然否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等基本理論和觀點,或公然講“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等;有的人雖然口頭上贊成馬克思主義,實際上心存疑慮、困惑,覺得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實有距離,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宣揚西方思想成為“時髦”,西方原版教材以及相關的思想、理論等充斥于大學講壇;有的馬克思主義專業領域的學者,理論研究功底不夠,信心不足,講馬克思主義總感覺不那么理直氣壯,甚至有自卑心理,覺得搞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低人一等;在高校,老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馬克思主義專業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
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兩個方面。從客觀上講,是因為時代和實踐發展的步伐很快,使得原有理論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不能滿足實踐發展的需要。從國內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政治等基本制度與原來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多種經濟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給我們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從理論上加以說明的問題。從國際看,隨著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遇到了空前挫折,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甚囂塵上,福山的歷史終結于資本主義的論點廣為傳播。面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我們理論準備不足,加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尚在探索中,難以對很多新問題一下子做出科學回答。從主觀上說,是因為我們一些同志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不夠堅定。一方面,在引進國外思想時缺乏對其做馬克思主義的分析鑒別,吸收多,消化少,得了“食洋不化”癥。自己不懂,囫圇吞棗,又好嘩眾取寵,盲目傳授學生,妄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另一方面,就是得了“懶漢”癥、“模仿”癥。因為簡單照搬西方思想省事,簡單模仿人家來分析問題省力,還讓人感覺講西方思想的人有學問,知道的多,信息量大,也迎合了青年人的好奇心理、求知心理和逆反心理。同時,由于我們的成果發表、評價機制等不健全,使這樣的學術成果容易發表、容易評獎等,也助長了崇洋媚外的學術風氣。
今天,是應當從根本上扭轉這種不良習氣的時候了。而且,我們也已經具備了構建自己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的基本條件。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主要是學習、引進國外思想還情有可原的話,那么在今天這種狀況就再也不能持續下去了,而應當自覺地樹立理論主體性,盡快建構一套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因為經過將近年的改革開放,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成就令世界矚目,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巨大,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升,中國正在從世界舞臺的邊緣向中心邁進。與此相應,我們的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制度也越來越完善,顯示出其特有的優越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需要在世界舞臺上發聲,把自己的主張講給世界;同時,世界上關注、研究中國的人越來越多,“中國模式”研究成為國際思想界、學術界的熱點,國際社會也越來越希望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特別是國際學術界很想獲得中國學者有關自己國家發展的研究信息。遺憾的是,我們的國際話語權還很小,可以拿到國際學術界的成果還不多。主要原因是我們這些年把很多精力都用在了學習、研究國外的東西上,研究自己的東西反而較少,又不能把簡單照搬、模仿人家的東西再拿出去;即使研究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建設問題,也還處于初始階段,多具有零散性、粗放性、探索性、嘗試性,缺乏系統性、精細性、學理性、成熟性的學術成果。這跟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情況類似。今天,形勢發展逼迫著我們必須盡快轉變學術研究方式,從學習引進型研究轉向自主創新型研究,從粗放型研究轉向精細型研究,從零散型研究轉向系統型研究,從試探型研究轉向成熟型研究。這樣,才有可能使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相適應,盡快拿出全面反映中國自己發展道路的學術研究成果來。
實際上,30多年來,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和我們黨創新理論的引領下,我國的學術領域還是創造了很多新觀點、新概念、新話語的。比如,在哲學領域,30年前,我們大多數人還不知道“價值觀”為何物,今天則變得婦孺皆知,而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寫進中央文件,成為中國人民追求和遵守的新型價值觀;在經濟學領域,我們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概念、新理論,從理論和實踐上都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同時,超越了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理論和西方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在政治學領域,我們建立和完善了“一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政黨政治制度,超越了蘇聯的一黨制和西方的多黨制;在思想文化領域,我們建立了“指導思想一元化、文化發展多樣化”的體制;在國際政治領域,我們在原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建立命運共同體”等新理念和新思想。把這些新思想、新理論、新話語總結好,使之上升為學術思想、學術話語,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就會上一個大的臺階,自立于世界學術之林,甚至能夠逐步引領世界。問題在于,我們這方面的理論自覺不夠、自信心不足。要知道,在一定條件下,“行易知難”,在實踐中做得好,不等于在理論上、學術上總結得好。正像中國古代有很高的建筑成就、豐富的建筑經驗,而缺乏完整深刻的富有嚴密邏輯的建筑學理論一樣。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傳統的“實用理性”思維方式,既要重視實用、實踐,又要重視理論、學術。一言以蔽之,我們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總結好中國經驗,并給出學理性的分析說明,建構起全新的反映中國現代化建設道路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成就都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取得的,這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繼續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作指導,我們就不僅能夠在實踐上,而且能夠在理論和學術研究上進一步取得成就,開創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嶄新境界。我們應當有這樣的理論自信。
同時,還應當看到,世界一百多年來的發展歷史也在確證著馬克思主義的合理性。馬克思主義對世界文明的深遠影響至少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實踐和文化方面。馬克思主義對人類實踐的影響無與倫比,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世界上的勞動人民才第一次有了屬于自己的科學理論。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的世界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推動下,世界格局才發生了巨大變化,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出現了目前的“一球兩制”即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并駕齊驅、并終將由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世界格局和世界潮流。試想,自人類文明以來,除了馬克思主義,有哪一種思想能夠改變世界格局呢?這只是馬克思主義對世界影響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方面,就是馬克思主義對人類思想文化的影響也十分巨大,無與倫比。這至少表現在五個方面:第一,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話語體系,如“經濟-政治-文化”“生產力”“經濟結構”“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等,已經成為世界通用的概念。不管人們是否贊同馬克思主義,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這套概念及其分析方法。第二,它影響并帶動形成了世界上一大批著名思想家,包括西方世界的盧卡奇、葛蘭西、薩特、哈貝馬斯、德里達、沃勒斯坦等。正是這些思想家在引領世界思想潮流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第三,它深刻影響了當今世界各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包括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新聞學等。第四,它深刻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社會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包括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以及各種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制度文化。第五,它深刻影響了世界各國的大眾文化,包括大眾語言、生活節日,如“三八國際婦女節”“五一國際勞動節”“六一國際兒童節”等。應當說,在當今世界上,馬克思主義已經深入到人類文明的方方面面。所以,薩特、德里達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不可超越的。在西方國家的學術界,不懂馬克思被看作無知的代名詞。乃至在美國大學文科中,甚至在中學生中,《共產黨宣言》都被當作必讀書。所以,在1999年英國廣播公司組織的“千年最偉大的思想家”評選中,馬克思的得票第一,并遙遙領先于牛頓和愛因斯坦。這說明歷史是公正的,馬克思的思想和理論經得起歷史的、人民的和實踐的檢驗。這也說明,近一百年來,我們中國的一批又一批志士仁人選擇、研究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不僅符合中國實際,也完全符合世界潮流。
況且,我們中國人尤其應當對馬克思主義有感恩之情。因為有了馬克思主義,我們的民族才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解決了“挨打”“挨餓”的問題,真正站了起來、富了起來。只要繼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一定能夠解決“挨罵”的問題,改變我們在世界舞臺上長期被邊緣化、被貶低、被歧視的境遇,不僅在硬實力上強起來,而且在思想文化上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