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美國全球軍事布局中,歐洲和亞太無疑是其軍事戰略重點,為此,美國將大部分軍事戰略資源配置于這兩個地區,其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防范、威懾和遏制對其全球戰略構成威脅的俄羅斯和中國,從而保障其對歐亞大陸進而對整個世界的控制。北約是美國二戰后在世界上建立的第一個軍事同盟組織,在美國全球戰略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冷戰時,美國用北約同前蘇聯進行高強度戰略對抗,對促使前蘇聯瓦解、結束冷戰發揮了關鍵作用。冷戰后,美國又用北約作為抓手和推手,圍困俄羅斯、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挑起歐洲與俄羅斯的爭斗。筆者認為,美國利用北約除了打壓、遏制俄羅斯,實現將俄羅斯徹底變成一個地區性國家,使俄不再對其全球領導地位構成威脅的目的外,另外一個未引人注意的意圖是,用北約這一軍事安全組織實現控制和主導歐洲事務,服務于維護其全球領導地位的戰略目的。試想,假如沒有北約,美國何以克服歐洲隨著形勢和格局的演化而可能出現的“離心離德”傾向?何以將廣大歐洲國家聚攏團結在美國領導之下,控制和主導歐洲事務?這就是在冷戰結束之初,當歐洲失去前蘇聯這個戰略威脅,北約失去存在動因時,美國極力維護北約存在,并隨之違背承諾力促北約東擴,致使俄羅斯反彈,又讓歐洲迎來新的地緣威脅,從而佐證北約不僅必須存在,而且需要加強,歐洲必須齊聚于美國主導的北約麾下的原因。這實際上是一種域外大國對域內國家實施“離岸制衡”戰略的歷史翻版。
美國策動的北約與俄羅斯地緣博弈的戰略邏輯是:利用周邊國家與俄羅斯的歷史糾葛情懷和現實政治因素,促使這些國家紛紛投入西方國家懷抱,加入北約或成為北約的伙伴,擠壓俄羅斯的生存和戰略空間,這必然引起俄羅斯的反彈和對抗,加劇這些周邊國家對俄威脅的恐慌,他們就更加需要美國保護而加快進入西方體系步伐,而這又進一步刺激俄羅斯采取更為激烈的反制措施,從而使歐洲國家與俄進入強度更高的新一輪對抗,使得歐俄對抗陷于惡性循環。無論是前東歐國家紛紛加入北約、波羅的海國家隨之效仿跟進,還是格魯吉亞戰爭、烏克蘭危機,都是美國實施這種地緣戰略的步驟,是美國推行其全球戰略的一環。
自烏克蘭危機后,北約與俄羅斯對抗呈上升加劇之勢,并體現出一絲冷戰的寒意。北約大大加強在東歐針對俄羅斯的前沿軍事部署,大幅擴充了北約快速反應部隊,并在東歐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東歐各國紛紛增加了國防預算,擴充了兵力,新增了武器裝備并進行部署。就連一向在國防問題上十分謹慎并與俄羅斯交好的德國,也在5月10日宣布新的擴軍計劃,以“應對當前形勢”,這是冷戰后德國的首次擴軍行動,具有歐俄對抗進入新一階段的標志性意義。除推動北約東擴外,美國策動北約與俄對抗的另一項重大措施是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實際上是將歐洲綁架在美國戰車上,作為同俄進行長期軍事對抗的砝碼。2016年5月12日,美國宣布在羅馬尼亞德韋塞盧空軍基地部署的反導系統正式啟動,并準備與北約在歐洲的反導系統對接。同時,美國還啟動在波蘭的第二處反導系統建設,并將于2018年建成。針對美國和北約的行動,俄羅斯毫不示弱,采取包括強化戰略核武器發展、加強西部地區軍事部署、部署戰術核武器、進行針對性軍事演習等措施予以回應。俄總統普京甚至多次提及核武器對保護俄羅斯國家安全的重要作用,暗示針對北約的安全威脅,俄不惜動用核武器予以應對。由此可見,美國在歐洲以北約為主體的軍事布局,發揮著遏制、圍困俄羅斯和控制、主導歐洲的雙重作用,服務著美國保持和強化世界領導地位的全球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