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正面多元社會思潮提出的問題和帶來的困惑。在如前所述,大學生更多以課外渠道、感性方式獲取到信息化碎片化的觀點。社會心理學認為,人們在形成印象的時候,有些特性的信息常常更有分量,并能改變整個印象,這些特性被稱為中心特性。當學生所掌握的社會思潮內容是零散的、片段的,這種中心特性的作用就尤為明顯。調查發現,學生在描述自我理解的社會思潮時,會在中心特性的基礎上對碎片式的信息進行自我重構和整合,還原出的社會思潮與現實中的社會思潮存在一定的差異,當基礎信息越零散、信息量越少,自我構建的社會思潮的偏離度就越大。因此,很多社會思潮在學生的頭腦中是混淆在一起的,而且存在太多想當然式的理解。既然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已經在發生影響,學生總是要接觸到社會思潮,那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就更需要正視社會思潮,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社會上存在的各種影響較大的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進行全面、客觀、理性的分析,研究和透視社會思潮產生和發展的脈絡,分析其主要理論觀念、精神實質、政治訴求、基本特征,從而揭示社會思潮的本質內容,讓學生在深入學習思考的過程中逐步提高鑒別、甄辨的能力。
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最大機遇。互聯網已成為各種社會思潮、各種利益訴求的集散地,成為意識形態較量的一個重要戰場。青年大學生是網民的主要群體,高校意識形態很多問題也是因網而生、因網而興。這些年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高度重視,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并不明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網民的網絡生活實際相脫節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很多大學生聚集的網絡社區、論壇及微博、微信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學生工作者卻很少參與其中。尤其是出現思想上的混亂與爭斗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甚至官方主流媒體往往處于缺位或者失語的狀態,導致錯誤的、片面的、偏激的觀點一邊倒。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陣地意識,不斷增強網絡宣傳思想工作能力,牢牢掌握網絡輿論戰場主動權,善于引導話題,善于掌控方向,善于積極主動嫻熟地使用網絡與學生們交流互動,管建結合、善管善用,按照網絡生態和運行規律,綜合運用法律手段、技術手段加強網絡治理,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使網絡這個“最大變量”成為最大機遇。
建立社會思潮和輿情分析研判機制,不斷增強宣傳思想工作的預見性、前瞻性和主動性。建立社會思潮和輿情分析研判機制,應該作為一種制度性的設計和安排,這也是黨和政府以及各高校和研究部門提高自身的輿情研判和應對能力的重要表現。深入剖析社會思潮的本質內容,全面評判社會思潮的社會作用,合理應對社會思潮的相關影響,科學預測社會思潮的發展趨向,及時發現和處理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組織力量及時批判錯誤思潮和言論,開展堅決、積極的理論和輿論斗爭,切實把握工作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