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中國是世界上最有可能首先趕超美國的新興大國。中國只有在綜合實力的主要方面趕超美國后,才能成為真正的全球性大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科技、文化及社會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因而中美實力的差距不斷縮小,中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正在趕超美國。中國正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倡議,這次改革被稱為中國的第三次改革開放,將對國內經濟社會各方面持續穩定發展和國際體系影響力的提升產生重大動力,助推中國全面趕超美國。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中美實力差距仍然很大,美國許多重要領先優勢不會迅速消失,中國全面趕超美國仍將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有鑒于此,中國應采取如下戰略和政策思路。
首先,客觀看待中美兩國實力差距,借鑒美國維持超強地位的經驗教訓。即便未來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但從人均收入水平及綜合實力等方面看仍與美國有很大差距,從實際國情衡量仍屬于發展中國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可全面深入研究美國成為全球性大國以及維持其超強地位的戰略及政策,借鑒其國內外治理有益經驗,摒棄其對外擴張和稱霸的做法,有針對性地補足中國成為全球性大國的短板要素,提升國際體系的主導權,堅持和平崛起,永不稱霸,堅持發展中國家的定位,繼續一心一意謀發展,苦練內功,提高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及國際競爭力。
其次,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帶動產業升級換代。著眼新一輪工業革命,加快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重點扶持高端制造業,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著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運用大數據提高各行業經營效率和生產率,努力培育產業新增長點。從成本優勢向以人才、資本、技術、服務、品牌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轉變,依靠創新驅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計劃,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國際產業分工從低端向高端邁進,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的飛躍,引領和支撐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第三,更積極地參與全球治理,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中國正處在由全球經濟大國向全球性大國邁進的過渡時期,對全球治理的責與權將不斷增大。但美歐不愿意喪失在國際體系中的優勢地位,試圖加大對中國的責任壓力和規則約束。中國須以“權責相符”原則為主線,積極參與國際機制改革和規則制定,承擔與中國經濟實力相適應的責任,推動國際經濟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方向發展。在全球治理中提升話語權,實現從國際規則的適應者和遵循者向制定者和引領者的角色轉換。
第四,善用經濟資源,補充并改革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特別是在主要經濟體對中國倚重加大的新形勢下,發揮中國市場和資金優勢,加強國際經濟金融合作。立足當前,穩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下開放,經營好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投行及絲路基金等新的國際經濟金融合作機制。著眼長遠,以潛移默化和積水成淵的精神,扎實、逐步、穩妥地推進世界經濟秩序的重塑。
第五,加強中美務實合作,共同引領世界經濟新一輪增長。中美是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雙引擎”,加強合作將產生1+1>2的效果,不僅造福中美兩國,也惠及世界各國。中美已經通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G20全球治理平臺等雙多邊協調,為兩國經貿穩健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國宜審時度勢,順勢而上,官民并重,雙多邊配合,擴展合作,管控分歧,深化融合,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創新合作模式,深化合作領域,拓展合作渠道,加快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的商簽,促進美國公平對待我國企業赴美投資經營,放松對我國技術產品出口,加強兩國在新能源、高端制造、金融服務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做大中美經濟利益“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