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21世紀:美國世紀還是中國世紀(4)

——全球視野下的中美實力對比變化分析

首先,美國經濟發展未明顯走下坡路,因而其實力不會急劇衰落。盡管金融危機和大衰退使美國經濟受到重創,但美國經濟具有極大的應變和修復能力。美國政府已對其金融監管體系、醫保體制及住房貸款機制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未來一個時期,美國經濟再次發生嚴重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較小。隨著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的來臨,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出現新能源、高端制造業等新增長點,美國經濟已走出“山窮水盡”困境,進入“柳暗花明”的新增長期。

其次,美國將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領先并引領全球產業發展。世界經濟歷史表明,在工業革命中處于中心或領先地位的國家,其經濟增長將加速,實力也會相應增強。前兩次工業革命的中心分別為英國和美國,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可能首發于美國。信息、生物、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技術融合正在引發新變革,深刻改變制造、管理、營銷及消費模式,并催生新興產業。美國已在頁巖氣革命中捷足先登,還將在高端制造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占據新工業革命的戰略制高點。這將不僅加快美國經濟增長,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相對衰落趨勢。

再次,創新在美國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也是延緩美國衰落的核心力量源泉。根據發展經濟學理論,一個國家發展分為四個階段:一是資源驅動發展階段,二是投資驅動發展階段,三是創新驅動發展階段,四是財富驅動發展階段。100多年前“大英帝國”逐漸式微,是因為它到了“吃老本”的第四階段,而美國將繼續處于第三階段,創新和變革使其經濟發展和實力增強得以長期持續。

第四,美國保有維持發展和實力的來源。美國在經濟金融、創新機制、高新技術、高等教育、企業實力、人才延攬、資源控制、國際體系、美元霸權、軍事實力和軟實力等領域擁有無與倫比的領先優勢。憑借這些優勢,美國可維持未來經濟增長和實力超強地位。

然而,美國已經相對衰落也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在歷史長河中,美國絕對衰落也將在所難免。從內部看,美國存在著許多難以克服的問題和隱患,包括高赤字、高債務、就業不足、社會分化、政治極化、初中等教育體系薄弱等。這些問題將制約美國生產率和競爭力的提高,并拖累美國經濟增長。同時,美國新經濟增長點也存在著掣肘因素,如頁巖革命受制于水污染、水資源緊張和油價暴跌等,發展前景不確定;先進制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受資金匱乏等制約。另外,美國陷入生產率增長趨降的困境。據IMF預測,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非農生產率年均增長率一直低于1%,即便2020年提高到1.6%,也遠低于1998~2007年的2.8%和19世紀后期至1972年期間的2.4%,13?這將不利于美國經濟長期增長。與此相反,隨著中國經濟轉型見效并恢復持續較快增長勢頭,趕超美國將是大勢所趨。

中國趕超美國依然任重道遠

目前,中國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新興大國,已具備了成為全球性大國的許多要素,成為完全的全球性大國將水到渠成,但全面趕超美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正積聚全球性大國的要素。中國是政治大國,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已經并將繼續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制造大國、貨物貿易大國和外匯儲備大國;2014年中國成為第一大引資國和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人民幣已成為世界第五大貿易結算貨幣,并將加入IMF貨幣籃子。中國人口眾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且接受高等教育人口不斷增多。中國幅員遼闊,是世界國土面積第三大國家。中國日漸成為科技、教育大國,研發支出躋身世界前列,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產業具有比較優勢;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每年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畢業人數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中國的軍事實力和軍事科技力量也不斷增強。中國在國際體系中也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隨著國際金融改革的到位,中國在IMF和世界銀行的投票權將提高,作為G20的重要成員,中國已從國際治理體系的外圍進入決策協調的核心,在世貿組織等多邊機構的話語權不斷提高;中國牽頭成立亞投行、金磚開發銀行及絲路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既對現行國際金融體系有補充作用,更對改革國際體系有深遠意義。中國著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將直接帶動60多個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為引領世界經濟增長做出重大貢獻。此外,中國的軟實力日趨增強,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擁有最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人文景點,是世界旅游大國之一,中國的發展道路也得到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認可和借鑒。

中國成為完全的全球性大國尚需時日。一些外國學者認為,中國是潛在的“超級大國”,但仍是不完全的全球性大國。盡管其看法有失偏頗,但并非空穴來風,值得關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沈大偉(David Shambaugh)教授在其新著《中國走向全球:不完全大國》中對中國的優勢和劣勢進行了全面的審視,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成為全球性大國的要素實際上弱得驚人,而且非常不均衡”,“中國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重要,也肯定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力”。沈大偉稱,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正在崛起的大國,遠遠超過印度、巴西和南非的能力,在某些領域它已超過俄羅斯、日本、英國、德國和法國等其他“中等強國”的能力;但衡量國家實力和國際實力的最重要標準不是能力,而是影響力,即駕馭局勢和左右其他國家行動的能力。中國只在極少領域能夠對其他國家構成影響、設立全球標準和左右全球趨勢。在外交領域,中國幾乎參與了所有雙邊和多邊會議,但是他們的影響力不大,并沒有影響這些會議的結果,有時甚至不影響會議的議程。在文化方面,意識到軟實力的重要性并增加投入,但實際影響力很弱。在軍事方面,中國軍隊最多只是區域性軍隊,其軍事投放能力不超過幾百海里的范圍。14?英國《金融時報》駐華盛頓辦事處主任、前駐京記者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稱,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在很多方面已經是一個大國;但是在發展與其經濟實力相配備的全球軟實力方面,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15在東亞長期生活過的銀行家譚寶信(Timothy Beardson)指出,由于受制于不利的人口因素,中國不太可能成為世界領導角色,也不具備超級大國的地位,而將成為第一個有心成為全球性大國卻又未富先老的國家;中國會繼續崛起,但面臨的風險和付出的代價太大,很難想象中國會在本世紀超越美國。?16

上一頁 1 2345678下一頁
[責任編輯:樊保玲]
標簽: 世紀   美國   中國  
  • <dfn id="3kwm1"></dfn>
    <dfn id="3kwm1"><div id="3kwm1"><label id="3kwm1"></label></div></dfn>

      <abbr id="3kwm1"></abbr>

      1. <menu id="3kwm1"><nobr id="3kwm1"></nob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