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宏觀大勢 > 正文

“新供給”發力 重塑中國經濟增長紅利(7)

(五)培育價值鏈經濟及其政策著力點

1、加大向戰略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投資,促進價值鏈全面升級。我國制造業的過剩產能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環節,而高端制造業產品則是突出的供應不足,裝備制造、船舶、汽車、鋼鐵、建材、石化等九大主體制造業均是如此,這就構成未來的巨大投資空間和增長空間。

首先,把制造業發展重點逐步轉向高端制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端產業投資力度有很大的擴張空間,必須高度重視高端裝備制造業及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加大智能制造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投資力度。

其次,推動我國制造業開展廣泛的、持續的技術升級改造投資。我國制造業投資過去幾十年以擴張產能為主,技術改造和技術升級屬于薄弱環節,如2012年,我國36.5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中,新建項目達到25萬億,技術改造額度僅為5.2萬億,技術改造和新建項目比值,從1995年的40%,2005年下降至25%,2012年進一步下降至20%。這就意味著我國未來基于技術改造和技術升級的投資需求會非常巨大,投資增長仍存潛力。

再次,大幅提升我國制造業創新研發投資強度。2013年我國制造業研發強度為0.88%,十二五規劃的目標值為期末達到1.5%,而美國制造業研發強度為3.35%,差距十分顯著。中國關鍵產業的研發強度明顯低于領先國家,美國制藥產業為24.5%,電子計算機、通訊、電子設備產業為14~19%,交通運輸業(除汽車)為11.5%;而中國相應的研發強度分別為1.63%、1.51%、2.18%,未來必須下大力氣徹底改變我國在全球價值鏈和國際分工中的不利位置。

2、重視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增強對全球價值鏈參與度和控制力。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跨國公司的全球化, 要提升對全球資源和經濟的控制力,獲取更大的貿易利益,就必須培育一批在全球范圍內有一定競爭力的本土跨國公司。支持企業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利用全球高級生產要素,發展和延長國內價值鏈。政府除了財稅、金融、貿易便利化政策支持之外,應在全球主要出口市場設立相應的貿易促進機構,為企業搭建國際貿易網絡提供綜合性服務平臺和境外貿易合作區建設。

3、著力增強零部件以及裝備制造業,增強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中間品進口大國之一。在最大限度促進零部件進口技術溢出的基礎上,政府應該制定政策引導國內企業加強零部件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一方面提升我國本土企業的零部件生產質量和工藝,走出我國核心零部件過分依賴國外的困境,突破“為出口而進口”的被動貿易模式;另一方面,促進產業內分工發展,通過“強基工程”,以“制造業2025戰略”為核心和重點,全面提升中國全球價值鏈水平。

(六)培育綠色經濟及其政策著力點

2015年5月,我國首次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這是就生態文明建設做出全面專題部署的第一個文件,是對中共十八大及中央全會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的落實,也意味著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發展作為一項重大國策被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張茉楠)

上一頁 1 234567下一頁
[責任編輯:王卓怡]
  • <dfn id="3kwm1"></dfn>
    <dfn id="3kwm1"><div id="3kwm1"><label id="3kwm1"></label></div></dfn>

      <abbr id="3kwm1"></abbr>

      1. <menu id="3kwm1"><nobr id="3kwm1"></nob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