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直播迅猛發展,帶動了靈活就業、帶活了新興產業、帶來了經濟效益。但機遇與挑戰并存,不可忽視的是,網絡直播也存在虛假宣傳、以次充好、自我炒作、偷逃稅款等亂象。日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為直播帶貨戴上了“緊箍咒”。涵養網絡直播良好生態,需要多方共治、多措并舉,打好“組合拳”,共同營造清朗向上的網絡直播環境。
黨建賦能,樹起直播“風向標”。直播電商等新業態不斷涌現的同時,基層黨建也要與時俱進、適應形勢,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紅色動能”。因地制宜建立直播電商行業黨委,將支部建到電商園區、項目團隊上,把黨的觸角延伸到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引導黨員主播亮身份、擔責任,讓“網紅”更“紅”,“黨徽”更亮。結合工作在“云端”的實際,通過“云課堂”“微宣講”等形式,在線學習稅收、法律知識,提升素質能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直播電商人才隊伍。發揮頭部主播、黨員主播影響力、帶動力,引領直播從業人員提升社會責任感,主動回饋社會、回報家鄉,通過“直播電商+助農興農”等模式,為家鄉特色農副產品代言,為特色產品拓銷路、為地方經濟搏流量,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心里樂起來。不僅如此,黨員干部也要學網、懂網、用網,用互聯網思維、大數據觀念多思考謀劃民生實事,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優化服務,打造云端“連心橋”。主播作為網絡直播營利行為的直接參與者,其言行舉止、素質能力、服務態度影響著網絡直播的效果。只有用心用情用功介紹產品特點,才能準確擊中消費者“購買點”。因此,癡迷“作秀”不如多下“繡花”功夫,提前做好直播“備課”,讓產品功能、優勢特色、使用方法了然于胸、如數家珍,直播時既講好“里子”,也講好“面子”,少一點嘩眾取寵的表演秀,多一些準確詳實的好解說,避免夸大其詞、名不副實,失去消費者信任。良好的直播生態離不了公平競爭的直播環境,要公平合理比較價格,讓消費者用一把“尺子”量出產品優劣,杜絕刷流量、刷粉絲、刷單等誘導消費者的行為。直播帶貨并非“一錘子買賣”,不能賣完產品就“撂挑子”,做好“后半篇文章”也是“必修課”。企業只有嚴把質量關、售后關,才能讓直播帶貨從“賠本賺吆喝”變成“叫好又叫座”,實現口碑與銷量“雙豐收”。
協同共治,織密日常“監督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行業健康發展離不開有效監督管理。網絡直播的交易主體多元化、交易信息碎片化、交易空間虛擬性等特征給監管帶來一定難度,因此,強化信息共享、深化監管聯動,著力構建跨部門協同監管長效機制至關重要,網信、稅務、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要扎緊“籬笆墻”,當好“守門員”,實現全方位、全鏈條監督管理,嚴格資質審核,嚴懲違法違規營利行為,凈化直播環境,讓網絡直播從“野蠻生長”變成“良性運行”。要落實好《意見》要求,規范稅收管理,依法代扣代繳,逐步明確商家、平臺和主播責任界定,避免相互“踢皮球”。加強直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建立直播信用評價體系,發揮信用的懲戒力和約束力。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綠色通道”,構筑堅強的監督防線,切實推動網絡直播行業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為經濟發展增添更多新動能。(作者: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