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星宇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講師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一個國家從哪里來,才能弄懂這個國家今天怎么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也才能搞清楚這個國家未來會往哪里去和不會往哪里去。”中國共產黨歷史不僅僅是中國共產黨自身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與奮斗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與教育意義,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將紅色歷史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可以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強化大學生的愛黨愛國意識,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效果,豐富學習體驗,增加學習的獲得感和成就感。
推進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學習,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挖掘“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蘊含在黨史中的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強化思政課教學方式的創新,改變原有教師講、學生聽的舊模式,引入案例分享、結果報告、項目討論等形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圍繞四大方面創新教學體系。以學生為中心,把紅色歷史資源研究透徹,圍繞四個方面開展思政課創新改革:第一,擬定新的教學大綱,在教學中貫穿“四個選擇”,突出“四大主題”;第二,實施 “六個一百”工程,即“一百本好書、一百篇好文、一百個問題、一百個課件、一百幅歷史畫像、一百段精彩歷史紀錄片剪輯”;第三,建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講授與提問討論相結合,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第四,實行課內課外兩個課堂相結合。
立足紅色經典原著,全面提高學生理論水平。鼓勵學生利用好圖書館和網絡資源,查閱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相關著作和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文獻,夯實理論基礎,開闊學術視野,思考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的。思政課教師帶領同學回顧共產黨百年發展史,立足紅色經典文獻,思考歷史如何與現實相結合。課程組老師收集相關文獻和素材,尋找合適的切入點,提升理論深度,既加深學生對黨史問題的理解,也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鼓勵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
依托慕課豐富課程元素,立體化呈現百年黨史內容。近幾年,隨著網絡慕課資源大規模利用,慕課資源豐富,觀看便利的優勢凸顯出來。為保證教學效果,在利用慕課資源前,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專題輔導,保證學生學習質量。慕課教學視頻制作力求精益求精,緊密聯系教材內容。增加思政課中的黨史元素,例如:根據不同專題,設計以百年黨史發展為背景的慕課模板;融入豐富的紅色歷史影像資料;紅色經典文獻等。在教學內容把握上,力求在實現教材內容全覆蓋的基礎上,關注研究黨史研究前沿,拓寬學生視野。
梳理黨史脈絡不忘初心,凝練優秀作業強化使命擔當。立足建黨百年,梳理近代歷史發展脈絡,結合國際國內形勢,以史為鑒,自強不息,努力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仔細研究“00后”學生知識結構,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布置個性化課程作業:要求學生借鑒中國共產黨歷屆領導人詩詞中的名言警句,結合抗擊新冠特殊時期,抒發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擔當;組織學生觀看《南京大屠殺》紀錄片,讓同學勿忘歷史,牢記使命;學習長征專題,開展網上“重走長征路”活動,結合個人成長,創作“我的長征”系列網文;設置“我和我的祖國”專題討論,并通過書法、視頻、繪畫等各種形式展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家鄉發展的變化。
總之,紅色歷史資源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理論資源,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是汲取歷史智慧之源,把紅色歷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當中,更有助于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功能。有助于從中獲取滋養人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思想營養,有利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和提升,這正是進行歷史教育的價值和魅力所在,是歷史教育的重要內容。
基金項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教改項目“中共黨史研究專題”“慕課”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Z105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