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理論 > 正文

王東京:與其調收入就不如調財產—— 基尼系數的經濟含義

“基尼系數”一直被看作是衡量“收入差距”大小的指標。關于目前我國的基尼系數,官方發布的數字為0.46。事實上,對我寫這篇文章來說,具體數字是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理解基尼系數的經濟含義。

人們拿“基尼系數”說事,是希望政府關注收入差距問題。但為了把問題說明白,我們應該先弄清何為收入?或者收入差距到底應該怎么計算?舉個例子,某民營企業一年利潤2000萬元,而某員工一年工資10萬元,請問企業2000萬元利潤算企業主收入么?倘若這么算,那么企業主收入就是員工工資的200倍,差距可謂大也。問題是,員工工資多數是用于個人消費;而企業利潤少量會用于企業主消費,大量則用于投資,兩者肯定有不同,讀者是否注意到這其中的分別呢?

說到收入,我們不能不提到美國經濟學家費雪。當年費雪寫那本大名鼎鼎的《利息理論》,開篇就講“收入是一連串事件”。什么意思?費雪用三個概念解釋。一是享用收入。費雪強調,貨幣只有當用于購買食物、衣服、汽車等進行享受時才成為收入。二是實際收入。享用收入是心理感受,沒法度量,所以他認為可用實際收入(生活費用)來近似反映,比如我們用晚餐或看電影,其享受雖無法用多少元衡量但卻知道花了多少錢。三是貨幣收入。這個簡單,就是指用于支付生活費用所得到的貨幣。

很顯然,在費雪那里所謂“收入是一連串事件”,是說收入是一連串的消費(享受)。他講得很形象,以家庭門限為界,不管你賺多少錢,把面包、黃油、衣服、汽車等買進家門并立即消費了是收入,否則就不是收入。還是上面的例子,某企業主一年進賬2000萬元,若支付生活費用為20萬元,那么這20萬元是他的收入;剩下的錢若存銀行是儲蓄,買了機器是投資。但無論儲蓄還是投資,都是企業主財產(資產)而非收入。

費雪如此界定收入,或許有人不同意,因為不僅教科書上不這么說,而且與人們慣常理解也大相徑庭。不過就我本人而言,卻完全接受費雪,并非盲目崇拜,而是覺得只有從他的收入視角才能解通世事。我自己的例子,當年從人大畢業求職,本可去一家外企就業,月薪3000元;也可到黨校任教,月薪300元,可我最后還是選擇了黨校而放棄外企,為什么?因為外企薪酬雖是黨校的10倍,可黨校能提供住房外企卻沒有住房,這樣一來,在黨校教書的收入(消費)并不低于外企。

以上說的是自己選擇職業,若再換個角度,讓我與那些私企老板比又如何?昔日師友今天在商界的成功者不乏其人,人家開公司日進斗金,而我做教授月入不足2萬元,你認為我會羨慕他們嗎?說實話,一點沒有是假的;但如果你認為我會后悔當初自己沒下海那就錯了。曾與一位做老板的師兄探討過,表面看,他的收入(生活費用)確實比我高,但除開商界應酬,單論個人收入(消費)卻也相差無幾,至少沒有原來想象的那么大。

絕不是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我說自己與老板(師兄)收入相若,那僅是從個人消費看;若轉從財產看就不同了,他資產過億,而我呢?除了所住的房子別無其他,兩者當然沒法比。由此可見,我等工薪階層與私企老板的差距,主要是在“財產”而不在“收入”。不信你再去讀讀《資本論》,會發現馬克思揭示資本積累趨勢也是從財產角度講的,所謂財富積累與貧困積累,比較的并不是資本家與勞動者的個人收入。

不少人以為,基尼系數反映的是收入差距;學界也有人這么看。事實上,這個看法是錯的。基尼系數雖也包含收入差距,但那僅是一小部分,無足輕重,它所反映的主要還是財產差距。比如有人講“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富”,顯然說的是財產而非收入。既如此,于是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若基尼系數高是指財產差距大,那我們如果只單調收入不調財產豈不是避重就輕?

是的,比起收入差距來,目前財產差距的確更大,也正因如此,與其調收入就不如調財產。再說,政府調收入的辦法也并不多。至于如何調財產,限于篇幅容我只說重點:第一,將農村資源變資產,并為農民資產確權。農民有了財產權,才能取得財產性收入。第二,對財產課稅。現在不少富人到處買房置地,你錢多買什么別人管不了,但政府要調收入應對其征稅。前不久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部分地區進行“房地產稅”試點,這無疑是個重要信號,說明開征財產稅已經勢在必行。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副校(院)長】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王東京   基尼系數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