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資溪縣是個典型的山區縣,林地面積167.3萬畝,占縣域面積的88.5%。豐富的森林資源是該縣擁有的最大綠色財富,但由于林權分散出現了林業經營粗放化、破碎化等問題,導致規模化經營水平低、森林質量提升難、森林資源資產變現難。2019年,資溪縣獲準開展重點生態區位非國有商品林贖買項目試點工作。
解決問題的辦法有了,但贖買的資金從何而來?最終,江西省林業局下達贖買專項資金800萬元,資溪縣政府配套26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農業銀行江西分行信貸支持9800萬元。鑒于非國有商品林贖買項目回報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江西農行將該筆項目貸款期限提高至15年,并設置了3年寬限期。
農業銀行江西撫州分行行長黃斌告訴記者,要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讓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最大的難點是估值難和處置難。農業銀行通過金融產品創新,對林權抵押融資方式進行了探索。
近年來,農業銀行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堅持以綠色發展引領業務經營,以金融力量守護好綠水青山。據農業銀行首席專家楊光介紹,農業銀行始終堅持貫徹落實國家綠色發展戰略,持續完善綠色金融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致力于從機制、產品和能力等三個方面,著力打造綠色金融優勢品牌,建立多層次立體化業務體系,鞏固提升綠色金融市場主體地位。
從2012年開始,農業銀行逐步將綠色信貸納入全行信貸政策體系,在每年信貸政策指引中明確綠色信貸發展方向、重點領域和管理要求,并逐步落實到各個重點行業信貸政策中。隨后,農業銀行逐步明確全行中長期綠色金融發展戰略和目標,構建起綠色金融業務的管理體系、產品體系、營銷體系和風控體系,為提升全行綠色金融服務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農業銀行充分發揮集團綜合經營優勢,建立起涵蓋綠色信貸、綠色投行、綠色租賃、綠色投資等多元化產品和全市場服務體系。近年來,農業銀行推出了“綠色金融制造貸”“美麗鄉村貸”“排污權質押貸”“綠色資產證券化”“碳中和債”等多個契合地方特色的綠色金融產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例如,截至2021年6月末,農業銀行支持了22個長江大保護項目,支持項目投資總額達500多億元,惠及長江流域7省份21個縣市。截至2021年6月末,按照中國銀保監會統計口徑,農業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已經超過1.7萬億元,折合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當量超過8500萬噸。
對商業銀行而言,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將帶來新的投融資等需求。多家機構的研究報告顯示,清潔能源、清潔生產、節能環保、綠色交通等領域未來投資將迎來高速增長,新增的一批綠色、低碳重大項目投資建設將產生大量資金需求。
8月6日,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成功落地農業銀行系統內首筆通過交易所登記的碳排放權質押貸款。農業銀行上海分行公司業務部總經理馬紅說:“我行已實施名單制精準管理,逐戶排摸高耗能行業節能減排需求,定制金融服務方案,通過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綠色基金等方式,對接客戶綠色低碳發展綜合性金融需求。”
日前,農業銀行董事長谷澍在參加國際金融協會可持續金融峰會時表示,商業銀行應不斷探索將ESG(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將ESG理念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從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等方面加快推進管理體系建設,重點突出環境、社會表現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目前,農業銀行正在將ESG理念和企業社會責任的意識納入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并逐步形成體系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管理和業務規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