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案例 > 正文

中國農業銀行:創新推動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農業銀行作為服務“三農”的國家隊、主力軍,堅持把服務鄉村振興作為檢驗政治站位的試金石,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義不容辭扛牢服務鄉村振興的責任和使命。

創新服務模式,增加鄉村振興金融有效供給。農業銀行充分發揮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集團優勢,持續探索創新服務模式,聯合更多主體、匯聚更多力量、撬動更多資源,共同做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強化銀政合作,通過與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等部門以及省、市、縣政府和涉農部門簽署合作協議等方式,共同支持國家糧食安全、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行動、農村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強化銀擔合作,拓展業務合作范圍,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支持力度,與農擔合作份額占所有金融機構的27%,位居同業首位。強化綜合服務,堅持全行服務“三農”一盤棋,在貸款、理財、債券、租賃、基金等方面形成服務合力,全面滿足鄉村振興多元化金融需求。強化批量服務,緊扣縣域經濟發展新態勢,圍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涉農垂直產業等領域客戶,以及縣域高頻場景,加快線上化、場景化、批量化服務方式轉型升級,不斷提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質效。截至6月末,縣域貸款余額5.90萬億元,比年初增加6066億元,增速11.4%。

加快產品創新,增強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適配性。我國縣域農村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一,“三農”客戶金融需求多樣化、差異化特征明顯。農業銀行緊扣“三農”發展實際和縣域客戶需求,加大鄉村振興產品創新力度,力求實現“三農”產品體系更豐富、產品品牌更響亮。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三農”產品體系,形成一批辨識度高、傳播力強和同業領先的服務鄉村振興產品品牌。著力構建多層次“三農”信貸政策體系,從客戶準入、評級授信、抵押擔保等方面給予差異化信貸政策安排。切實加強“三農”產品創新管理,建立健全“三農”產品創新機制,加快“三農”產品創新基地建設,加大分支行產品創新授權。目前,農業銀行已出臺糧食、種業、生豬、農藥、蘋果等近40個涉農行業與區域信貸政策;設立“三農”產品創新基地70個;創新推出“三農”產品245項,基本實現了鄉村振興每個重點領域都有相應的產品對接。

推進渠道融合,打通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圍繞鄉村振興背景下縣域居民對便捷高效安全金融服務的需求,積極構建物理網點、自助銀行、惠農通服務點、掌上銀行、遠程銀行和流動服務“六位一體”的融合化渠道體系,努力擴大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快網點優化布局,今年全行遷址和新建的近千家網點,有65%布局到城鄉接合部、縣域和鄉鎮地區,確保縣域網點占比穩中有升。在無農行網點的鄉鎮,積極建設離行式自助銀行,加快惠農通服務點升級改造,努力打造“農民家門口的銀行”。創新推廣掌上銀行鄉村版,為農村地區客戶提供“簡潔、專屬、優惠”的惠農移動金融服務。依托全行數字化智能遠程銀行中心,向“三農”客戶遠程提供活動推介、交易撮合、理財顧問、產品營銷等服務。為偏遠地區配備流動服務車,組建流動服務組,定期將金融服務送上門。目前農業銀行縣域網點1.26萬個,覆蓋所有縣域;縣域農村自助銀行4613個;在農村地區設立惠農通服務點26萬多個;掌銀縣域農村客戶達1.71億人。

強化科技賦能,提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效能。適應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趨勢,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為“三農”金融服務插上科技的“翅膀”。以農戶信息建檔為依托,創新推出線上融資產品“惠農e貸”,為廣大農戶提供純信用、無抵押、自助可循環的線上融資服務,截至6月末,貸款余額5082億元,惠及約345萬農戶。落實中央關于延伸鄉村產業鏈、貫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的部署,大力開展線上供應鏈融資服務,創新推出“產業e貸”“小微e貸”等線上鏈式融資產品。積極參與國家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全面推進智慧農業、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旅游等場景建設,累計拓展縣域特色金融場景9823個。創新開發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推動惠農金融服務與鄉村治理深度融合,目前已在684個縣上線,覆蓋9.79萬個行政村。

筑牢風控底線,確保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可持續。始終堅持審慎穩健的“三農”業務風險偏好,不斷提升風險前瞻防范、主動化解和有效管控能力,堅決守住風險底線。加強“三農”貸款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實做細貸前、貸中、貸后管理要求,著力提升“三農”貸款精細化管理水平。在加大“三農”和縣域信貸投放力度的同時,加強涉農行業風險特征研究,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區域風控能力,調整優化貸款投放結構和節奏,確保貸款投放與風控能力相適應。創新完善農村金融風險管理手段,在客戶身份識別、活體抵押、資金監控等環節引入新技術新工具,借助科技力量管控好風險。(作者系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

[責任編輯:潘旺旺]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