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社會正在積極探索“互聯網+”相關技術在醫療與健康領域發展的制度安排及其規制措施。相關經驗證明,在推動“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與醫療衛生服務的深度融合過程中,加強監督管理、明確行為邊界是不可缺失的;但在對其監管過程中,切忌設置新的圍墻,遏制“互聯網+”自身的開放屬性。當然,環境寬松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上述監管政策的出臺便是一個典型信號。
在醫療服務實踐中,臨床治愈不是唯一目的,其最大的價值是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讓人們生活得更好。作為一種工具,“互聯網+”相關技術參與的醫療服務項目與程序可能極其有限,仍有許多醫療服務不能依賴于“互聯網+”技術,并沒有改變醫療服務的本質;但“互聯網+”技術可以促進醫療服務更好地以患者或健康為中心,且在健康促進與增進健康素養等公共衛生服務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甚至可能重構醫療衛生服務管理體制及其運行機制。
在理論上,人類社會的進步往往是基于生產工具的變革與發展。生產工具的變革必然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基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發展邏輯,生產力的跨越發展必然會改變傳統的生產關系。作為一種工具,“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拓展與延伸了醫療衛生服務及其健康覆蓋范圍,并通過其服務要素的調整與管理體制的轉型發展,深刻地影響到了醫療衛生服務的本質,改變了醫生與患者、醫生與醫生、醫生與護士以及醫生與社會的相互關系,調動了社會各方參與醫改或健康治理的動力,促進了醫療衛生管理體制與機制上的變革與創新發展,并改變了醫患之間的時空理念、交往方式以及信息獲取途經,促進了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并構建了現代社會健康治理模式。其實質是通過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來整合醫療衛生服務領域的關鍵要素,重構其管理體制與治理機制,并以此來改善服務質量與效率。因此,醫療衛生服務借助“互聯網+”相關技術將促進存量資源的結構調整,以及增量資源的有效配置,并形成良好的醫患互動關系與健康治理模式,而不再是傳統醫療衛生體系的補充和延伸。
在實踐中,對推進“互聯網+”相關技術應用也一直存在眾多的爭論。如希望盤活存量、提高效率、共享資源,又擔心醫療質量問題和監管缺失;希望方便就醫,隨時隨地咨詢,又質疑診療效果與提供者的法律責任;期待充分利用大數據和健康檔案的信息,又對個人隱私泄露和數據質量擔憂;期待網上處方、移動監測、送藥到家,又對藥品質量、醫保支付、監督管理等眾多環節不放心。所有的爭論都折射出人們對醫改,特別是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信息不對稱等“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關注,也充分體現出在傳統管理體制下,人們對“互聯網+”相關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應用的矛盾與尷尬心態。在社會轉型時期,新舊秩序、規則之間會發生重大的變化,但傳統的機構、制度、機制、規則仍在起主導作用;而新的機構、制度、機制、規則在不斷產生,并成為促進其轉型發展的一個重大變量。“互聯網+”相關技術作為一個有效整合醫療資源,改善醫療衛生服務績效的最佳引擎,如果沿襲這種傳統體制上的發展路徑,會存在各種各樣的阻力和障礙,甚至會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特別是醫療衛生服務涉及與生命相關的問題,不僅容易受到社會、政策等因素的強烈影響,也是一個容易產生爭論且難以形成共識的禁錮領域。因此,“互聯網+”相關技術的發展關鍵不在其技術,更需要解決其宏觀層面的法律與相關政策問題以及傳統體制與機制的改革,互聯網醫療的發展離不開體制與機制創新,但創新之路任重道遠。
政策建議
“互聯網+”相關技術正在深刻滲透或改變現有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并已成為深化醫改、創新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的新動力。但“互聯網+”相關技術要有效地融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并促進其創新發展,必須加快其傳統管理體制與機制的改革。否則,其發展會面臨較大的挑戰。面對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更新和社會發展,唯有轉變理念才有創意創新,才有出路。因此,基于國家“互聯網+”的強國戰略思想,現代醫療衛生服務事業通過加強頂層設計與戰略指引,實施創新驅動,整合資源配置,從技術、經濟、標準、政策、人才、安全等方面更好地把握“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在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歷史機遇,走出創新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