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經濟體制屬性?;窘洕w制的規定性則主要來自于生產力,首先是由生產力的存在、運行和發展要求所決定的。如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首先就是源自社會分工日益發達的要求。隨著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推進及其水平的提高,社會分工也隨之日益發達。日益發達的社會分工要求生產要素在各個分工部門之間自由流動配置,要求各個分工主體之間廣泛、復雜、自主地橫向聯系,這種聯系是以明晰的產權關系——即責權利關系的階段為紐帶的,體現為一種契約關系。
能夠滿足社會分工發展所要求的橫向聯系的體制,只有市場經濟體制。因此,當代中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從根本上講,是由工業化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所決定的。計劃經濟體制可以幫助我們國家突破工業化起步的門坎,但是工業化的常規運行和發展,還是需要市場經濟體制來調節和推動。
作為我國工業化主體力量的國有企業,從生產力的規定性來說,首先就是社會分工的微觀主體。國有企業必須參與和融入到日益發達的社會分工當中去,并在其中不斷發展壯大自己。國有企業參與社會分工并從中發展壯大自己的過程,同時也就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物質基礎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而要參與和融入社會分工,就必須通過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通過市場機制的運行過程。也就是說,國有企業要成為社會分工的微觀主體,就必須成為市場機制的微觀主體。我國的國有企業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但要按照社會分工的要求良好地運行和發展,則必須依靠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完成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
兩種基本制度屬性規定了國企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公有制經濟的市場化運行?;窘洕贫鹊囊幎ㄐ院突窘洕w制的規定性,體現了生產關系和生產力兩個方面的基本規定性。國有企業一方面是公有制生產關系的載體,擔負著發展壯大公有制經濟的社會使命,另一方面也是工業化生產力發展的載體,是社會分工的微觀主體,擔負著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社會使命。國有企業的存在和發展,必須體現和滿足這兩個方面的基本規定性,并且要把這兩個方面的基本規定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貫穿到具體的生產經營活動、企業組織架構和治理體系以及現實的經濟運行過程中去。這樣也就決定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使命,即實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結合。
公有制與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體現了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客觀經濟規律,而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則是這種結合的具體路徑。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能否堅持和完成。堅持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就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成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就是完成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就是要解決公有制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壯大的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經濟體制上的具體體現,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規定性,來自于公有制經濟與市場機制的融合;實現公有制經濟與市場機制融合的主要途徑,就是國有經濟管理體制、國有企業的改革。只有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成功了,國有企業真正成為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微觀主體,公有制經濟實現了市場化運行的要求,我們才可以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功了。因此,國有企業的改革,不僅僅是國有企業搞活搞好、做大做強的需要,更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基本經濟制度和基本經濟體制要長期穩定。一個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其核心是財產權利的規定性及其構成。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就規定了我國長期穩定存在的財產權利的基本架構,即包括公有制財產權利,也包括私有制財產權利,這兩種財產權利在我國的基本制度架構下都是不可侵犯的,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生產關系的基本內容。這種財產權利的基本規定性必須是長期穩定的,不能隨意改變。如果隨意改變,就意味著對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否定與破壞,意味著對社會基本生產關系的沖擊與破壞,意味著對社會成員基本財產權利的侵犯與剝奪。因此,一個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要長期穩定,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