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中國鄉村治理結構的未來發展方向(5)

雖然以上三類改革做法并沒有涵蓋當今在地方層面發生的所有改革實踐,但是卻預示著這樣一種趨勢,即鄉村社會治理到了尋找新出路的創新時刻。這三類改革做法蘊含著這樣三種治理思維:政社分開、政社合作、村社合作。所謂政社分開,就是從職責和機制上把政府治理與鄉村治理適當分離,不要把村莊自治視為政府治理;所謂政社合作,是在政社分離的基礎上政府與村莊自治進行平等合作;而村社合作就是村莊自治與村莊社會自治通過民主機制(如議事會制度)進行有效對接。但是,從這三類改革做法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三類問題:第一,政府治理在鄉村缺少自我實現機制;第二,村莊自治離不開政府的資源支持;第三,社會自治被村莊自治掩蓋和壓抑。由于政府在鄉村社會實現治理目標缺乏自己的機制,因此,只得轉向利用村莊自治機制,而村莊自治缺少資源和經費,從而依賴于政府,由此出現的局面就是村莊自治“行政化”,反過來抑制了鄉村社會自治。雖然以上三類改革試圖要解決這三個問題,但效果并不明顯,當然這也預示著鄉村社會治理創新的未來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未來鄉村社會治理可以做如下方面的創新:第一,政府在鄉村要建構自己的治理機制,不能把村莊自治視為自己的治理機制,這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政府在鄉村建立自己的治理機構,另一種是政府面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這種購買應該是真正的合乎市場的購買,前提是不局限于向村委會購買,購買的對象是社會各種組織,但是目前這一點很難做到,權宜之計是采用上面介紹的第三種改革做法。第二,改進村治結構,建立村委會、村黨組織與村民代表組織三者合作又監督的關系,這里需要國家對村民自治法進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使得村治不僅體現在村委會民主產生上,而且要體現在村莊公共事務的日常決策、監督上。第三,鄉村社會蘊藏著豐富的自治規則、經驗和文化,它們在運用自己規則、經驗和文化上應有自己的空間和機會,這一點在制度和政策上應該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春光,2013,《城市化中“撤并村莊”與行政社會的實踐邏輯》,《社會學研究》,第3期。

2、徐勇,2002,《縣政、鄉派、村治:鄉村治理的結構性轉換》,《江蘇社會科學》,第2期。

3、楊團,2012,《我國農村合作組織發展的若干思考》,《天津社會科學》,第2期。

4、閻云翔,2012,《中國社會的個體化》,上海譯文出版社。

5、張厚安,1996,《鄉政村治——中國特色的農村政治模式》,《政策》,第8期。

6、鐘宜,2005,《我國農村社會組織的發展與鄉村治理方式的變革與完善》,《探索》,第6期。

上一頁 1 2345下一頁
[責任編輯:樊保玲]
標簽: 治理結構   發展方向   中國   鄉村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