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提升公眾凝聚力的要點
在中國社會面臨深刻變革和快速轉型的特定背景之下,中國公眾凝聚力指數不斷提升令人欣慰。尤其是社會信任度在本質上的突破性提升以及公眾自組織能動性的大幅提升,均展現出新時代中國公眾在思想覺悟、思維水平和自主精神上難能可貴的轉變和發展。分析認為,為進一步提升中國公眾的凝聚力,需要把握以下五大要點。
一是公共氛圍。以群眾路線為基礎,將國家發展、民族繁榮、區域建設等自上而下的集體目標作為公眾共同關注的焦點,通過協商民主等方式,營造良好的治理和共同治理氛圍,體現公眾的集體意志,維護公眾的公共權益,從而提升公眾對于自身的社會認可度,進一步激發公眾的社會參與意愿。
二是社會觀念。強調“公共問題”概念,鞏固“公共性”的觀念。社會各類型問題的治理都離不開公眾的支持與配合,避免出現公眾一方面抱怨公共問題產生的后果,同時又在無形中參與公共危害的制造的現象。因此,樹立正確的社會觀念有助于促進公眾自身的道德感約束和自組織能動性的發揮。
三是交往心態。交往心態決定了個人的社會心理健康程度,并影響個人對自身社會資本滿意度的評價。一旦公眾普遍地在社會交往中夾雜更多虛假或多疑的負面情緒,社會交往關系的滿意度就會持續下降,并進一步影響公眾的價值觀念,其個人意識就會愈發強烈,不利于公眾凝聚力的形成與提升。
四是參與行動。被激發參與感與真正參與行動之間往往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公眾的奉獻精神在進一步的公共參與和組織實踐中才能得到釋放和傳遞。應鼓勵各類社會組織的建立和運行,從而吸納更多的公共事務志愿者,通過他們的行動傳遞正能量,強化凝聚效應。
五是溝通平臺。公眾是異質性的,公眾的特征是多元化的。互聯網造就了虛擬社區的概念,不同的公眾人群從此有機會發表自己獨特的聲音并被大家聽到,進而擁護、討論、批判、轉變或升華,思想的碰撞、博弈,匯聚成無形的力量,進一步鞏固主流的價值觀,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不斷地夯實公眾凝聚力基礎,助力其提升發展。
(執筆:黃 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