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理論動態 > 正文

以深化體制改革推動政治生態改善(2)

—— 訪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 、教授、博導 俞可平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核心目的是提升黨的執政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這一過程中,良好的政治生態為實現這一現代化目標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更好的政治條件。政治生態成為當下政界和學界共同關注的嚴峻的問題,為此我們采訪了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教授,請他來解答關于“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的相關問題。

制度環境對于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至關重要

《國家治理》周刊:當前中國正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深水區”,隨著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深入推進,政治生態研究進一步深入,政治生態問題成為熱點問題。您如何評價中國的“政治生態”現狀?

俞可平:政治生態一直為學界所重視,現在開始為最高決策層所關注。簡單地說,政治生態就是社會政治生活的環境,它既是政治文明的集中體現,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條件。政治生態對于官員和民眾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就像自然環境對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一樣。

我一貫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過程,是一個包括政治變遷在內的社會整體進步過程。跟改革開放前相比,我國的政治生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突出地表現在國家治理的重大進步。例如,我們在基層民主、依法治國、公共服務、政治透明、責任政府等方面的改革與進步,明顯地改善了社會政治生態。

然而我也同樣毫不掩飾地指出,無論是在政府治理,還是在市場治理和社會治理方面,我們存在著嚴峻的挑戰。在某些方面,我們不僅距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目標十分遙遠,甚至連國家治理正常化的最低要求都達不到。這突出地表現在局部政治生態的惡劣,在某些地方和某些部門,腐敗和特權肆虐,政府公信力缺乏,公共權威流失,假話空話盛行,形式主義泛濫。一些官員或獨斷專行,或沉湎于風水迷信;對上獻媚阿諛,對下頤指氣使;熱衷于小圈子,對不同意見者則打擊報復,直至陷害忠良,使某些部門出現人才的逆向淘汰。這種狀態離我們長期向往的政通人和、風清氣正、國泰民安的政治生態相距甚遠。

我認為,目前正在進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糜之風,顯然旨在改善政治生態。不僅如此,新一屆中央領導強調依法治國,加大打擊腐敗力度,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根本目標當然在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但直接目的也是為了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健康良好的社會政治生活環境,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營造必要的社會政治條件。

《國家治理》周刊:您在《國家治理評估:中國與世界》一書中提出中國國家治理的12個維度,實現善治有10個基本要素。那么,構建良性的政治生態您認為應包含哪些維度和要素?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以及決定因素又是什么?

俞可平:是的,早在2008年我就主持了“中國國家治理評估”的大型課題,這也是國內迄今唯一的一套國家治理評估指標體系。因為是首次嘗試,難免有不完善之處,我們還將對這一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無論是國家治理評估的12個維度,還是我提出的善治10要素,其實也可以看作是檢測社會整體政治生態的具體指標。我認為,這些指標或要素對于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都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缺一不可。

就目前我國的政治生態而言,最重要的是制度環境,特別是授權和限權制度。我堅持認為“民主是個好東西”,抽象地說,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但具體地說,民主就是一系列保障主權在民的制度機制。其中最要害的就是授權和限權制度。所以,民主并不復雜,可以簡單地概括成“授權”、“限權”四個字。除了制度環境外,法治、廉潔、公正、合法性和公民參與,對于營造健康良好的社會政治生態也至關重要。

上一頁 1 234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帆]
標簽: 體制改革   生態   政治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