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黨群關系當著眼于群眾新需求
中共衡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李億龍
密切黨群關系,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建工作的一項重大課題。它關系到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穩固、民族的振興崛起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民生福祉。那么,新時期密切黨群關系該從何著手?
服務群眾,前提是要把脈群眾新需求
黨群關系的一個重要維系源就是黨的政策對人民群眾需求的滿足度,這是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的需求不盡相同。因此,只有號準人民群眾需求的“脈搏”,把握人民群眾期待的“興奮點”,才能把有限的精力聚焦于人民群眾最熱切的期盼上,才能把有限的財力物力用于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問題上。
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思想觀念的日漸更新,人民群眾的新需求,主要表現為三種趨勢:
其一,精神和心理需求越來越強烈。當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5000美元,按照一般經驗,在這種經濟水平下,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十分強烈。同時,隨著中國社會轉型和體制改革的繼續深入推進,人民群眾面臨越來越大的多重心理壓力,對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滿足更加渴望。
其二,社會性需求越來越強烈。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人民群眾越來越多地從過去狹小的私人領域進入社會公共領域,人們不僅僅關注個人生活領域,而且日益超越私人需求關注社會需求,超越家庭需求關注公共需求,特別是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需求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公共權力、公共安全、公共資源、公共環境等問題往往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
其三,高層次需求越來越強烈。全面短缺時代已成為歷史,人民群眾的需求正在向著更高層次發展,對法律、秩序、公平、公正、道義的追求日益上升,主體意識、權利意識、公民意識越來越強烈。很多矛盾和沖突之所以產生,并非都是為了物質利益,人民群眾討要的是說法,但尋求的是公道,維護的是尊嚴。
堅持群眾路線,關鍵是要讓群眾受益
密切黨群關系,必須牢牢把握并切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如何踐行,我認為無外乎“三好”,即謀好利、用好權、分好“紅”。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社會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發展仍然是解決當前所有問題的“金鑰匙”。沒有發展,就沒有聯系群眾的底氣;沒有發展,就沒有徹底解決群眾各種問題的硬氣。群眾不但需要廉潔、正派、鞠躬盡瘁的“老黃牛”,而且需要勇于開拓、不斷進取,為人民群眾創造美好明天的“拓荒牛”。
我們黨的執政地位,是無數人民群眾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飲水思源,人民群眾是我們吃水的挖井人。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在為人民服務上,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衣食冷暖、利益訴求、滿意程度是指引我們開展工作的重要標準。在難題面前要敢于開拓,在矛盾面前要敢抓敢管,在風險面前要敢擔責任。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國家物質更加豐富,經濟更加繁榮,文化更加昌盛,社會更加穩定,但在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時,如何分好蛋糕成了一大難題。貧富分化是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誘發當前各種社會矛盾的總根源之一。因此,我們要始終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的人本思想。
保障群眾權利,根本在于制度建設
密切黨群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黨的基本制度對人民群眾權利的保障,這是密切黨群關系的根本保證。在新形勢、新條件下,密切黨群關系須形成長效機制。
首先,開展周期性的集中教育活動,不斷稀釋和消除累積的黨群矛盾。周期性的集中教育活動,在比較短的時期內集中稀釋和消除累積下來的黨群矛盾,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經驗,也是密切黨群關系的優良傳統。一是可以教育全體黨員和黨的各級組織,始終堅持和不斷強化黨的宗旨意識,起到自警自勵、防微杜漸的作用;二是可以為群眾釋疑解惑、消除誤解,稀釋群眾心中的怨氣。
其次,尊重人民民主權利,健全人民民主機制。尊重人民民主權利,既是社會不斷進步的客觀要求,又是黨的重要執政目標。在選舉人大代表時,真正選出那些具有代表性、愿意且能夠為人民代言的代表;在重要官員產生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采取考試、選舉等方式來選擇從政人員,大力推行干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制度。對重要官員的財產進行公開;在重大工程設施投入上讓相關專家和群眾代表參與決策;在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政策制訂過程中,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民意,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黨群矛盾,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
最后,借助新媒體疏通密切黨群關系的渠道。新媒體時代到來,互聯網、QQ、微信、微博被廣泛應用于生活和工作中,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媒體”。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借助新媒體疏通密切黨群關系的渠道。一方面借助網絡等新興媒體和熱線電話建立黨與人民群眾溝通的橋梁。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認真研究,及時回復,努力解決。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人民代表、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和信訪部門的作用,為廣大群眾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創造條件。同時,充分發揮人民團體的作用,使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真正成為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