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學術視野 > 社會 > 正文

李偉:多方攜手,積極穩妥應對老齡化挑戰(2)

三、動員全社會力量,完善制度和政策,積極應對老齡化挑戰

面對如此嚴峻的老齡化形勢,如何有效應對,既能夠確保老年人生活幸福,又要保持經濟與社會發展活力,是未來我們必須認真解決的重大問題。在這方面,既要認真總結學習國際經驗,也要充分立足我國國情,發揮我國特有的文化和體制優勢,探詢行之有效的道路。

首先,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尊老重老愛老的優良傳統。

“百善孝為先”這句古語充分體現了中國尊老重老的優良傳統。近四千年前,中國夏朝的法典中,就明確把對老人不孝列為犯罪,最高可判死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規定,如果家里有一位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即可免除一個兒子的賦稅和勞役。如果家里有一位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免除全家的賦稅和勞役。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北魏時期,中國還有存留養親制度:“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老,更無成年子孫,又無期親者,仰案后列奏以待報,著之令格。”即為了贍養老人,法律規定,即使對犯罪之人,如果不是十惡不赦,家里若有八十歲以上的老人,犯人可以在家里服刑。中國最早的養老院開建于南北朝時期,也就是距今一千五六百年前,當時的梁朝(梁武帝)在如今的南京建立了以老人為對象的“孤獨院”。在唐、宋時期,國家也有登記造冊贍養失能老人的制度。這些制度和政策未必達到了理想的效果,但它表明,中國擁有悠久的養老傳統文化,歷代政權也都進行過相關政策和制度的探索。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也一直非常重視老齡事業。出臺了一系列保障老年人權益的法律法規和具體政策措施。1996年,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2012年,又對此法進行修訂完善;將每年農歷九月九日的“重陽節”,確定為法定的“老年節”。一言以蔽之,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我們不僅要繼承,更要不斷發揚光大。

第二,切實完善養老、醫療保障以及就業等相關領域的政策措施。

針對迅速老齡化帶來的各種挑戰,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如在社會保障領域,各種養老保障制度和醫療保障制度已經基本實現了對各類人群在制度上的全面覆蓋;在養老服務領域,國家確立了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以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戰略。9月13日,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10月14日,國務院又頒布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兩個文件都提出了涉及養老服務的具體措施;針對老齡化背景下人口紅利逐步消失以及勞動力結構老化等挑戰,也在積極調整就業政策。除了國家層面的制度建設外,不少地方政府在改善老年福利、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方面也進行了很多有益探索。

雖然在應對老齡化方面我們做出了許多努力,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也必須清醒認識到,面對嚴峻的老齡化挑戰,我國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建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必須加快改革步伐。比如在社會保障領域,無論是養老保障制度還是醫療保障制度,都存在不同群體制度不統一、待遇差距大以及財務上難以持續等問題,部分保障制度的標準還很低;在養老服務領域,如何更好協調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之間的關系并形成有效的制度支撐,我們仍面臨很多挑戰;面對人口紅利逐步弱化和勞動力結構老化,如何調整完善產業政策、就業政策,以確保經濟穩定增長和老有所養的“雙贏”,我們也面臨理念和政策選擇方面的挑戰。比如,延遲退休年齡等改革問題近來就出現了很大社會爭議。所有這些,都需要認真研究,需要全面的協商對話,妥善加以解決,形成完善且可持續的政策體系。比如,在養老保障方面,關鍵是要實現社會財富在代際之間的合理分配,既要確保老有所養,也要確保養老保障制度在財務上的可持續,并發揮鼓勵勞動和財富創造的功能;在醫療保障和老年生活服務方面,要立足國情,突出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確保老年人病有所醫,健康安全,快樂幸福;在就業方面,要切實完善就業政策,通過有效的經濟激勵政策并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積極促進大齡勞動者就業,應對人口紅利消失帶來的挑戰,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為包括老年人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提供財富保障。在這些方面,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特別是那些率先進入老齡社會國家的很多經驗需要我們認真總結。

第三,動員全社會力量,轉變觀念,實現幸福和諧老齡化。

一是要形成社會合力。應對老齡化,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家庭和社會組織都要積極努力。政府的責任是提供基本制度保障,包括法律法規建設和建立基本養老金、醫療保障以及相關老年服務制度體系;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礎,也是確保老年人幸福的基石,所有社會成員特別是年輕一代,都有養老敬老的責任和義務;除此之外,也要積極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倡導和鼓勵社會互助,積極發揮各種社會組織以及鄰里之間在養老敬老助老方面的功能。

二是要切實轉變觀念。雖然老齡化會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很多挑戰,但正如前面談到的,老齡化是“福”,讓社會成員越來越健康長壽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和社會進步的標志。同時還要認識到,老年人是財富,他們是家庭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紐帶,同時,他們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隨著技術進步和信息化發展,他們在財富創造方面也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要抓住機遇,促進相關產業發展。隨著老齡化發展,老年群體會逐步成為最重要的消費群體,在很多領域甚至會主導消費市場。在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同時,很多個性化服務需求可以充分發揮民間資本、市場力量來提供,這也是不少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因此,要通過完善政策體系,動員全社會力量,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不斷發展和完善老年服務產業,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需要,同時促進相關產業的大力發展和經濟的穩定增長。

總之,要通過制度改革和完善,積極穩妥有力應對老齡化挑戰,促進形成老有所得、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幸福和諧社會形態,實現健康老齡化。

(此文摘自2013年11月2日李偉主任在2013中國老齡事業發展高層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鄭韶武]
標簽: 李偉   老齡化  
  • <dfn id="3kwm1"></dfn>
    <dfn id="3kwm1"><div id="3kwm1"><label id="3kwm1"></label></div></dfn>

      <abbr id="3kwm1"></abbr>

      1. <menu id="3kwm1"><nobr id="3kwm1"></nob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