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經濟一季報出爐,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政策效應持續釋放,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為積極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開了好頭。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觀察經濟形與勢,把脈發展量與質,為進一步鞏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集智聚力。
——編 者
最近給快兩歲的孩子買夏天的鞋。從網店到實體店,對比材質與售價,選擇品牌與樣式,盡管知道孩子腳長得很快,還是一口氣買了兩雙。一是因為店鋪有活動,兩雙更劃算;二是鞋子款式好,兩雙都喜歡。
買鞋的體驗,映照當下的消費。商品琳瑯滿目,功能各具特色,有的熱門品類新品一出即賣斷貨。持續釋放的需求背后,是經濟活力在上揚。
經濟數據給出有力證明。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比去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而且增速逐月回升。冰雪經濟、低空經濟、首發經濟、銀發經濟、賞花經濟……一個個消費新亮點,如同經濟大海上翻涌的浪花,既滿足了需求,也吸引了投資,匯聚成擴大內需的洪流。
需求側是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方面,需求側管理重在解決總量性問題。挖掘內需增量,就是撬動發展增量。一段時間以來,有效需求不足、消費內生動力偏弱、投資增長面臨制約,是影響經濟回升向好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的重大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形成合力、持續發力,有效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運行平穩向好。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動能很充足,潛力還很大。比如,老年人愛旅游、中年人喜養生、年輕人買文創,按人群劃分的細分市場越挖掘越精彩。又如,隨著人工智能加速應用,即時零售、數字消費、文化旅游等消費場景、消費形態不斷創新拓展,消費的新需求、新動能不斷積蓄。一季度生活服務消費熱度指數同比增長18.3%,休閑娛樂業同比增長67.6%,14億多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依然是充滿商機的藍海。
短板處有機遇,不足中蘊潛力。創造有效需求、增強消費意愿,宏觀政策有很大施展空間?!短嵴裣M專項行動方案》部署七大行動,擺在第一位的就是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前端促進居民增收,中間提升消費品質,末端優化消費環境,持續釋放的消費潛力能有效促進增長。
擴內需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有效投資既有利于促進短期經濟增長,從中長期看同樣有助于固本培元。以工業園區為例,面對用地限制、產業不旺等問題,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引入相關企業,在研究產業政策、充分分析論證后,將一個爛尾項目打造成生物醫藥產業園,變“包袱”為“財富”。這一盤活存量、做優增量的過程,推動了資源高效利用,帶動了有效投資,提升了經濟的內生動力。
做大、做強、做優發展的增量,既要向內挖潛力,也要向外拓市場,最重要的是實現內外聯通。刺繡、盤扣、斜襟……法國巴黎街頭,一些成衣品牌櫥窗里增添了“新中式”。不只是國風服飾,青花瓷元素的窗簾、非遺潮玩、書畫陶瓷、草本美妝等國潮產品,熱銷海外,贏得認可。這些都是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長6.9%的縮影。外貿企業快速響應全球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中國造”形成了難以比擬的產品競爭力。
增量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也是靠質量拼出來的。產品品質好、性價比高,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是我國制造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看一季度的一些先行指標:線下消費熱度指數同比增長14.2%,初創企業經營活力指數同比增長20.0%,全國主要港口日均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0.6%……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拓寬多元化的出口,做到內需有沖勁、外需有韌性,我國經濟基本盤就能更加穩固。
超大規模市場,不只在于人口規模大,更在于增長穩、增量大,供需之間良性互動。中國市場是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舞臺,奔騰的發展浪潮將持續涌動新機遇、新希望。
《人民日報》(2025年04月23日 第 05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