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日,消費者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家超市選購商品。
李 賀攝(新華社發)
國家統計局4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1%,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5%。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分析,這主要受季節性、國際輸入性因素等影響。從邊際變化看,提振消費需求等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供需結構有所改善,價格呈現一些積極變化。
核心CPI明顯回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3月份,CPI同比下降0.1%,其中食品價格下降1.4%,非食品價格上漲0.2%;從環比看,CPI下降0.4%,其中食品價格下降1.4%,非食品價格下降0.2%。
“CPI環比下降主要受季節性因素和油價下行影響。”董莉娟說,天氣轉暖,部分鮮活食品大量上市,食品供應總體充足。3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下降,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24個百分點,占CPI總降幅六成。此外,旅游淡季出行人數減少,出行類價格有所下降。其中,飛機票和旅游價格分別下降11.5%和5.9%,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13個百分點。
3月份CPI同比、環比有所下降,但提振消費需求等政策效應逐漸顯現,加之春節錯月影響消退,更多方面顯現出明顯的積極變化。董莉娟介紹,從環比看,CPI環比降幅小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以舊換新”等政策效應逐漸顯現,扣除能源的工業消費品價格環比上漲0.5%,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從同比看,CPI同比降幅收窄,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
“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明顯回升,同比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5%。”董莉娟說,其中,服務價格同比由上月下降0.4%轉為上漲0.3%,對CPI的影響由上月下拉0.15個百分點轉為上拉0.13個百分點。
工業品價格繼續下降
3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5%,環比下降0.4%。
“PPI環比下降主要有幾方面原因。”董莉娟分析,國際輸入性因素影響國內石油和部分出口行業價格下行。國際原油價格下行帶動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環比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下降4.4%。部分出口行業價格環比下降。
煤炭等能源需求季節性下行。北方冬季供暖陸續結束,采暖用煤需求下降,電煤庫存處于高位,加之新能源發電具有一定替代作用,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下降4.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價格環比下降0.4%,合計影響PPI環比下降約0.1個百分點。
此外,部分原材料行業價格下行。眼下房地產、基建項目開工較為平穩,鋼材、水泥等生產恢復快于需求,疊加生產成本下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價格環比均下降0.5%,合計影響PPI環比下降約0.05個百分點。
部分行業價格則呈現積極變化。董莉娟介紹,高技術產業發展對相關行業價格起到拉動作用。人工智能、高性能大模型等廣泛應用,相關行業價格同比上漲或降幅收窄。比如,可穿戴智能設備制造價格上漲4.6%。同時,部分消費品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需求增加價格上行。伴隨促消費和設備更新等政策顯效,部分消費品和裝備制造產品需求穩步釋放。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價格同比上漲7.6%,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價格同比上漲0.5%,新能源車整車制造價格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1.6個百分點。此外,春耕備耕帶動農資產品價格季節性上漲。
物價水平有望溫和上漲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中,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左右。
“價格過高過低都不好,近兩年我國物價水平總體偏低。從消費者靜態角度來看似乎是好事,同樣100元可以買到更多東西。但從國民經濟大循環和動態角度看,物價持續偏低并不好,會造成實際利率偏高,債務負擔加重,這樣企業就不愿意增加投資,老百姓也少了就業和增加收入的機會。”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說,從歷史經驗和世界各國實踐看,物價溫和上漲是經濟運行健康的一個表現。
眼下,國際形勢復雜嚴峻,中國物價水平將如何發展?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后續物價水平有望實現溫和上漲。
“隨著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落地落實,國內需求將穩步擴大,為物價水平溫和上漲創造有利環境。”溫彬說,財政政策方面,國家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貨幣政策方面,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這都為擴需求、穩物價打下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