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以創新為引領,以高水平人才、高能級資本為驅動的獨角獸企業是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分析北京中關村和深圳市南山區培育獨角獸企業的成功經驗,可以總結出獨角獸企業培育的外部和內部兩條路徑。外部培育路徑是指在外部環境上,在獨角獸企業所誕生的城市區域中充分和有效地集聚科教、資本、創新創業等優勢和資源。內部培育路徑是指獨角獸企業內部需要集聚創新性的產品(技術)或服務、穩定的資本投入、企業管理者出色的領導力等優勢要素。促進獨角獸企業培育,要將城市區域與獨角獸企業融洽地集聚到創新共同體中。
【關鍵詞】獨角獸企業 新質生產力 培育路徑 集聚優勢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和產業版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催生,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已經成為各國企業競爭的新賽道。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以創新為引領,以高水平人才、高能級資本為驅動的獨角獸企業是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近年來,伴隨中國科技創新整體實力穩步提升,中國獨角獸企業不斷涌現。
獨角獸企業,不同于上市公司,其本質是少數投資者擁有或控制的未上市公司。其優勢是少數投資者能夠有效地創造一種使初創公司不受短期業績影響而保持高速發展和繁榮的環境。獨角獸企業可以大體上分為兩類:平臺型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前者以文娛傳媒公司和金融公司為代表,獲得巨大的客戶群是該類型企業成為獨角獸企業的關鍵。后者以先進制造公司為代表,該類型的企業以追求“突破性”和“開創新賽道”的科技創新為己任。
獨角獸企業在全球的分布
根據庫閏世數據庫(Crunchbase)的統計,全球有 1400 多家獨角獸企業。全球擁有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國家(排名前12位)有:美國(703家),中國(340家),印度(67家),英國(53家),德國(36家),法國(27家),以色列(26家),加拿大(25家),韓國(18家),巴西(18家),新加坡(17家),日本(9家)。
從數量比較上來看,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占據全世界獨角獸企業數量的約74%。從上述國與國之間的所擁有獨角獸企業數量的對比上來看,中國擁有的獨角獸企業并不少。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和日本這5個發達國家總共擁有150家獨角獸企業,而中國比這5個國家所擁有獨角獸企業還多出190家。此外,中國近年新增的獨角獸企業中,有一半來自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導體等硬科技賽道。這說明中國獨角獸企業不僅數量多,而且大部分新增獨角獸企業高科技研發能力強,能夠代表中國在“硬科技”領域的快速進步和超越。
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的統計,全球獨角獸企業數量已經達到1453家,其中數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為:舊金山(190家),紐約(133家),北京(78家),上海(65家),倫敦(46家),深圳(34家),班加羅爾(32家),巴黎(25家),廣州(24家),杭州(24家)。中國內地數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蘇州、南京、成都、武漢、合肥。
上海市浦東新區、北京市海淀區和深圳市南山區是2024年排名前三位的中國百強區。這三個城區所在的城市,其所擁有的獨角獸企業數量也位于前三位。而這三個城區所擁有獨角獸企業數量依次為:北京市海淀區39家,深圳市南山區14家,上海市浦東新區13家。北京市海淀區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占北京市的50%,深圳市南山區占深圳市的41%,上海市浦東新區占上海市的20%。由此可見,北京市海淀區和深圳市南山區的獨角獸企業優勢集聚效應特征明顯。
從數量對比來看,北京市海淀區的獨角獸企業(39家)比德國整個國家的獨角獸企業(36家)多3家;深圳南山區的獨角獸企業(14家)比日本整個國家的獨角獸企業(9家)還多5家。這表明中國的高科技產業通過技術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得到快速成長和發展。從北京市海淀區和深圳市南山區所產生的獨角獸企業數量上來看,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北京中關村和深圳市南山區獨角獸企業培育模式
獨角獸企業的培育需要充分發揮科技因素、人才因素、創新因素的作用,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北京中關村和深圳市南山區作為中國獨角獸企業最為集中的區域,在獨角獸企業培育上作出了有益探索,將城市區域與獨角獸企業融洽地集聚到創新共同體中。
北京中關村獨角獸企業培育路徑
在培育獨角獸企業方面,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中關村)采取了多種舉措。
一是聚集激勵和支持政策。中關村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和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擁有強大和豐富的國家政策和法律支持,并且得到了各級政府層面的大力推動和落實。在國家政策和法律支持方面,中央提出中關村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國家出臺《國務院關于同意支持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批復》《國務院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法規支持中關村發展。北京市層面出臺的政策有《北京市“十四五”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北京市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等。在政府推動和落實層面,科技部牽頭成立了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部際協調小組,北京市級層面建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市領導任副組長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
二是聚集創新創業資源。無論是在科技創新還是其他各方面,獨角獸企業的本質屬性就是創新。可以說,誰聚集了創新創業資源,誰就有了培育獨角獸企業的“沃土”。中國最頂尖的創新科研資源在中關村集聚,給予了獨角獸企業出現和發展的澎湃動力。創新創業資源在中關村的聚集具體表現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聚集了90余所高等院校、90多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120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48家創業孵化機構、300多家跨國公司研發中心、400余家科研院所、近600家協會聯盟等社會組織。2022年中關村企業研究開發費4952.4億元;研發人員首次突破百萬人,達100.6萬人。清華科技園是中關村培育獨角獸企業最成功的科技園區之一。清華科技園以“集群式創新”為發展理念,集聚“政、產、學、研、金、介、貿、媒”等多方創新資源,清華科技園累計孵化1500家企業,成功上市企業有16家。正是因為中國最頂尖的創新科研資源在中關村進行集聚,中關村才培育出那么多的獨角獸企業。
三是聚集風險投資機構。獨角獸企業的概念是由風險投資家提出來的。風險投資機構在獨角獸企業發展的前期往往充當了“伯樂”和“加速器”的角色。因此,在一個城市區域內,風險投資越聚集,越能夠促進該區域的獨角獸企業呈現集群式產生。例如,2020年時,中關村新設立科技型企業已達2.6萬家,平均每天新設立科技型企業72家;股權投資案例和金額數量均居全國首位,企業獲得風險投資280.8億美元。2024年10月出臺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提出,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打造全國領先的“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發展生態,有力支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建設。
深圳市南山區獨角獸企業培育模式
在培育獨角獸企業的模式上,深圳市南山區不同于北京中關村。深圳市南山區培育獨角獸的發力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因素:
一是產業的集聚。深圳市的獨角獸企業主要集聚在南山區的深圳高新區。2022年時,深圳市南山區上市企業已達200家。也就是說,在南山區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超1家上市公司,上市密度全國第一,并且以深圳1/10的人口和土地,貢獻全市1/4的GDP、1/3的上市企業數量。如果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創新創業資源的集聚是中關村培育獨角獸企業的“沃土”,那么密集的產業和上市企業的集聚則是南山區培育獨角獸企業的“源泉”。
二是聚集全球創新人才。與北京中關村擁有90余所高等院校相比,截至2023年深圳市一共才有高等院校15所。深圳市所擁有的高等院校的數量甚至不如保定、徐州等普通地級市。但是深圳市通過吸引全球優秀的創新創業者來深圳進行創新創業,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之都。例如,南山區所舉辦的“創業之星”大賽發現并培育了大疆創新等十幾家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國際賽,在美國硅谷和日本東京等14個城市設置了海外分站賽,成為了輻射國際主要創新區域的全球化賽事,并成為連接全球智慧與創新創業資源的橋梁。該大賽自舉辦7屆以來,已累計吸引全球89個國家、1萬多個海外優秀項目參賽。深圳市通過集聚全球的創新創業資源,起到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效果,這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深圳市缺乏高校資源的不足。
三是集聚眾多的創投資本。深圳市南山區創投機構資源豐富,其中有中基協備案的私募投資機構高達3300余家,數量約占深圳市77%。南山區政府對標全國最高標準,對風投創投產業給予政策扶持。如,在《南山區促進風投創投產業發展專項扶持措施》中規定,如符合相應的要求,對于落戶在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可給予最高1億元獎勵。深圳市在培育獨角獸時采取了“揚長避短”的策略,通過利用國家給予的特殊經濟區的政策和充裕的財政預算以及雄厚的產業和企業資本,把全世界最優秀的創新和初創項目吸引到深圳來,從而彌補了自身科教資源不足的缺陷。
中國城市獨角獸企業培育的不足之處
首先,在培養獨角獸企業的質效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北京市(78家)和深圳市(34家)所擁有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在中國城市中排在前列,并且形成了各自培育獨角獸企業的模式。但是與獨角獸之都美國舊金山(190家)相比還是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出于以下原因:一是中國培育獨角獸企業數量排名前十位城市,吸引風險投資能力相對不足。舊金山(硅谷)之所以成為全球獨角獸之都主要原因是舊金山(硅谷)一個城市就占美國所有風險投資的三分之一。二是中國培育獨角獸企業數量排名前十位城市,其吸引發達國家的頂尖科技創新人才與資源的力度不夠。
其次,在獨角獸企業培育模式上,中國的一些地方或城市未能找到適合自身資源稟賦的有效路徑。在獨角獸企業培育上,除了北京、深圳等城市找到自身培育獨角獸的路徑外,中國的一些城市,相比于北京、深圳等來講,未找到適合自身資源稟賦的獨角獸企業培養路徑或模式。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鼓勵和培育獨角獸企業的模式存在同質化和內卷化現象。現在不少大中型城市都在搶占發力新興產業的高地,但事實上并不是每個城市的資源稟賦都適合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興產業。如此不僅造成了政府政策和財政資源的錯誤配置,而且還客觀上制約了本地優勢資源的發揮和集聚。二是沒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的城市資源稟賦,也沒能充分利用國際創新創業資源。獨角獸企業培育要發揮好城市自身的優勢,如,山東省青島市可利用自身靠近日本和韓國的地理區位優勢,給青島與日韓兩國的創新創業者的合作項目搭建政策等綠色通道。
獨角獸企業培育的措施建議
獨角獸企業的培育應該根據各個城市自身的優勢來進行“集聚”。“集聚”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集”,即集合;二是“聚”,即積聚。集合,指獨角獸企業在短期內對各方面優勢的發現、挖掘、吸收和運用。積聚,指經濟體(獨角獸企業)對所集合優勢的積累、內化和再創新。獨角獸企業的培育路徑可以分為外部培育路徑和內部培育路徑。
外部培育路徑是指在外部環境上,在獨角獸企業所誕生的城市區域中充分和有效地集聚優勢和資源。高校(科研院所)或產業集聚、風險資本充裕、創新和創業氛圍濃厚,這三個優勢條件是獨角獸企業在區域內誕生的必要條件。只有當該區域把這三個優勢條件融洽地集聚起來之后,獨角獸企業才可能會在此區域誕生,乃至蓬勃發展。
獨角獸企業的內部培育路徑是指獨角獸企業內部需要集聚以下三大頂端優勢要素:一是客體要素,初創企業所推出的產品(技術)或服務在現在或未來十年內能夠做到在所處行業的引領位置。二是資本要素,要有充足、穩定和持續的資本的集聚。三是主體要素,初創企業的掌舵者具有強大的愿景和出色的領導力。如圖1所示,獨角獸企業的主體通過出色的領導力,把所創造出來的產品(技術)或服務,在集聚充足和穩定的資本后,十年之內把該企業帶領到中國甚至是世界領先的位置。
一個城市如果要培育獨角獸企業并創新發展,就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起一套基于自身城市資源稟賦的創新創業系統。培育獨角獸企業的關鍵是在分析城市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后,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資源的前提下,通過集聚創新創業資源來彌補城市的資源劣勢。
第一,根據城市資源稟賦,建立起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表現為知識創新系統、知識傳播系統、技術創新系統和知識應用系統四個組成部分。這四個系統各有重點,相互交叉,相互支持,形成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當地政府需要根據自身資源的優劣勢來選擇從哪一個系統來進行全方位的培育和扶持。只有當地政府找準“發力點”之后,才能夠促使科技、工業、貿易和風投相結合,從而集聚“政、產、學、研、用”等創新創業資源。
第二,加強創新主體之間的合作。通過集聚多個創新主體的優勢資源,可以提高培育獨角獸企業的效率。具體來講,在上述創新創業生態基礎之上,集成相關的政策,促進各個創新和創業主體的優勢發揮,使其能夠共同開展創新和創業活動。比如,大的科技計劃要使具有優勢的中小型初創企業參與其中,充分發揮中小型企業敢于和勇于創新的企業屬性。
第三,建立起豐富的風險投資機制。建立風險投資機制是發展和完善當地創新創業系統的關鍵環節。風險投資在國際上被視為創新創業經濟賴以形成的關鍵要素之一。促進獨角獸企業能夠在十年之內迅速達到10億美元的這個規模,其中最大的助力就是風險投資機構的介入。如果沒有風險投資機構的介入,一家初創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在沒有其他任何保險和抵押的情況下,迅速成為某個行業的領導者。因此,吸引國內和國際上的風險投資機構來協助培育和孵化獨角獸企業是重要途徑。
(作者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高玉對本文亦有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求是》,2021年第6期。
②于永達:《集聚優勢理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
責編/于洪清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