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老字號亮相廟會展示傳統技藝,上海的老字號品牌館推出150款新品,廣東的中華老字號年貨禮盒熱銷……從春節到元宵節,各地老字號企業推出多場活動,營業收入屢創新高。老字號品牌遍布食品加工、餐飲住宿、居民服務等20多個領域,承載著優秀傳統文化,根植于百姓日常生活,在提振消費中大有可為。
首先,要做國潮消費的引領者。春節前,商務部將382個品牌正式認定為中華老字號,全國中華老字號數量達到1455個,為國貨“潮品”消費注入了新的力量。前兩批的中華老字號統計數據中,有近800家涉及非遺項目,其中87家本身就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單位。很多老字號品牌經營者本身就是非遺項目傳承人,店鋪本身就是文物,這是引領國潮消費的天然優勢。我國還有3000多家地方中華老字號,每家都把自身的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出來,就是一幅精彩的中華商業復興全景圖。
其次,要做消費場景的創新者。向消費者講好老字號產品、手藝和經營理念的故事,讓消費者沉浸式體驗傳統工藝,是老字號商家的共同課題。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在前門打造源升號博物館,展示企業發展歷程;天津達仁堂推出健康生活館,讓顧客調制屬于自己的養生茶飲;山西的寶源老醋坊再現古代釀醋場景,把自己干成了“國家AAAA級景區”。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更多老字號企業的文化內涵有望得到充分挖掘。
再次,要做綠色理念的踐行者。綠色環保是老字號品牌產品的鮮明特點,能夠帶動消費者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費模式。一些老字號品牌將生產車間選在綠色園區,生產用電使用風光電源,包裝使用環保材料,實現了產品“零碳化”。老字號企業還是行業標準制定的重要參與者,在產業鏈條中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可以在原料采購、生產制作、物流運輸、銷售包裝等環節對上下游企業提出要求,把綠色消費理念貫穿整個產業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