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這一論述充分強調了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內涵,要自覺承擔起歷史使命,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努力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為中國式現代化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提供理論支撐。
建構自主知識體系需要回答七個問題
為什么?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建構自主知識體系的根基。關于大變局的時間維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國內外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世界自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以來的大變局。”“特別是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的發展,發展中國家整體崛起,新興市場國家實力不斷壯大,世界經濟版圖發生深刻變化,引起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可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三維之變:一是“近代以來”的觀念之變——知識的世界觀、方法論;二是“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以來”的體系之變——知識體系;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的格局之變——知識范式。
憑什么?中國從解決中國問題,到解決發生在中國的世界性問題,日益上升到解決人類問題。這是建構自主知識體系的中國自信與中國自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是什么?信仰體系—知識體系—常識體系是人類價值體系的三個層次。知識體系是連接信仰體系與常識體系的樞紐,著眼于從社會精英到社會大眾的轉變,從理性到感性,從習慣到自然,塑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底層邏輯。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的,“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
依靠誰?建構自主知識體系,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的創造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為了誰?黨的二十大報告發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召,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揭示了建構自主知識體系的價值依歸。
立足哪?建構自主知識體系,根基源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
怎么辦?在人類現代化進程中,首先是求同: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等,從器物、制度到精神,不斷躍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是別異:中國特色的現代化。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建構自主知識體系的前提是破除西方中心論
現代性一詞與古典性相對應,源自基督教神學,其一是基于時間的線性與斷裂性,其二是基于理性的運用,由此形成“兩希文明”內部的古今之辨。
西方化的現代化既帶來了人類文明巨大進步,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又是一個工業化、科學化與種族主義、殖民主義、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混合體,從一開始便具有強烈的擴張性和殘酷性,其成功的背后實際是侵略擴張、殖民掠奪,是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的。西方學者也對這種現代化進行反思,認為其具有破壞性和不人道的一面,并導致了很多傳統文化的消失,造成“單向度的人”。
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神話。中國式現代化以生態文明、數字文明思想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打造互聯互通的伙伴網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了工業文明時代的現代化邏輯。
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的主體性
中國是文明古國、最大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這三重屬性,塑造了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的主體性。
中國式現代化是現代性與本土性相結合。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植根于豐富多樣、源遠流長的文明傳承。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為各國現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蘊、賦予了鮮明特質,并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共同為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現代化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不能搞簡單的千篇一律、“復制粘貼”。西方開啟的現代化,由果溯因,將現代化定義為以人與自然關系為主要標志的科技革命引發的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否定了其他文明現代化的可能性。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這種倒果為因的敘事,鼓舞了各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信心,并且以文明復興揚棄了西方現代化的弊端,這就是人的全面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平發展道路的文明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獨立自主實現現代化的奇跡。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就是中國式現代化最重要的歷史經驗。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這是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西方人說自己“入鄉隨俗”,但對他人或他國行的卻是“照我說的做,不要學我做”。結果,有著宗主國崇拜的前殖民地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紛紛陷入發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鮮有真正實現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打破了這一神話,鼓勵各國成為自己,命運自主,還原了人類現代化的多樣性。
中國式現代化突破工業文明瓶頸和資本邏輯。中國式現代化是對西方現代化等于工業化、現代化等于西方化的全面超越,突破了工業文明瓶頸,倡導生態文明,擁抱數字文明。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倡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超越以資本為中心的邏輯。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學習借鑒又超越了西方現代化模式,開創了文明古國、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新范式,而且以“茍日新日日新”的文明底蘊賦予現代化新的內涵。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開創人類共同現代化、包容性現代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
中國式現代化是建構自主知識體系的現代化實踐
恩格斯指出,“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著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建構自主知識體系是自主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結果與集成。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鮮活個案。
現代化是歐洲中心論的話語,以現代(先進)—落后、文明—野蠻的二元敘事,乃至形成前現代—現代—后現代的線性進化說辭。二戰結束后,美國崛起為全球霸主,歐洲中心論為美國中心論取代,發達—發展中—欠發達國家敘事取代歐洲的現代化敘事。作為5000多年連續不斷的中華文明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則是與人類現代化相對應的更具包容性的敘事,而非僅僅與西方現代化相對應的敘事。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既基于自身國情、又借鑒各國經驗,既傳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是我們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也是中國謀求人類進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建構自主知識體系,呼吁我們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史重述人類現代化史。重塑全球政治生態體系,自信自覺地開展現代化的戰略敘事。我們需要化舊知、求新知、致良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代學者持續努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的,“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