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申少鐵)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措施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說,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實施“乙類乙管”,是綜合評估病毒變異、疫情形勢和我國防控工作等基礎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調整,是實事求是、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的主動作為,是為了不斷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紹,近三年來,通過對新冠肺炎“乙類甲管”嚴格管理,我們經受住了全球先后五波疫情的沖擊,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較強的原始株、德爾塔變異株的廣泛流行,極大減少了重癥和死亡,也為疫苗藥物的研發應用以及醫療等資源的準備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有力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
“調整為‘乙類乙管’是打有準備之仗,絕不是被動放開。”李斌說,當前,隨著病毒變異、疫情變化、疫苗接種普及和防控經驗積累,我國新冠疫情防控進入了新階段,防控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我國密切跟蹤病毒特點,研判疫情形勢,加快疫苗接種和藥物供給,加強醫療救治和防控體系建設,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等因素,都為調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歸類創造了條件。實施“乙類乙管”是疫情防控策略的重大調整,將有助于更好地適應病毒變異和疫情形勢的變化,有助于把防控資源更加集中到保護患有基礎病的老人、孕產婦和兒童等重點人群,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產生活和醫療衛生需求,有助于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調整為“乙類乙管”,防控措施有何變化?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介紹,第一,主要是通過醫療機構就診、居民自我健康監測、重點人群檢測等方式來發現感染者;第二,對發現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病例采取居家健康管理;第三,社會面的防控措施更多地集中在重點場所、重點機構、重點人群,取消或者減少對其他場所機構和人員活動的限制,盡量減少對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第四,對入境人員不再實施閉環轉運、集中隔離等措施。
調整為“乙類乙管”并不意味著完全放開。常繼樂說,不管是甲類、乙類甚至丙類傳染病,在流行的時候都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傳播措施。實施“乙類乙管”,不是可以松口氣或者歇歇腳的信號,更不是完全“一放了之”。調整后的防控重點包括加強重點人群保護、加強重點機構防控、做好重點行業防控和動態開展大型密閉場所和大型活動管理。
“乙類乙管”絕不是放任不管。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說,在防控措施調整的初期,可能會出現感染病例的增加,繼而可能會引發藥品的供應不足,部分地區產生醫療擠兌甚至會引起公眾的恐慌等現象。應該將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移到醫療救治上來,工作的目標是“保健康、防重癥”,確保防控措施調整轉段的平穩有序。要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疫苗接種;加強藥品的供應保障;完善醫療機構分級診療機制,優化配置醫療資源,加強基層診療能力建設,統籌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保障工作,盡最大可能不影響正常的醫療服務需求。
不斷擴充醫療資源,滿足患者就醫需求。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介紹,在發熱門診方面,擴充發熱門診資源,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和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要開設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應開盡開、應設盡設。簡化發熱門診的就診流程,增加藥品配備,提高發熱門診醫療服務效率。推行分級診療,充分發揮城鄉三級醫療服務網絡的作用。提供互聯網診療服務,為發熱患者提供線上咨詢和用藥指導。多渠道增加藥品供給。在重癥救治方面,擴容全國的重癥醫療資源,擴容和改造定點醫院、亞定點醫院,同時增加二級醫療機構的重癥資源,重點拓展三級醫院的重癥醫療資源,包括床位、設備以及人員培訓。三級醫院要發揮重癥救治的兜底保障作用。
實施“乙類乙管”之后仍然要做好個人防護。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主任醫師殷文武說,堅持規律作息、鍛煉身體、健康飲食、戒煙限酒,保持良好心態,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講究衛生,注意自己的個人防護,要勤洗手、遵守咳嗽禮儀,居室保持清潔、常通風,必要的時候使用消毒劑。特別是在前往人群密集場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我們還是要規范佩戴口罩。積極接種疫苗,提高自己的抵抗力,身體條件允許,特別是老年人,要盡快接種。如果達到了加強接種的條件,也要盡快加強接種。同時,做好健康監測和居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