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張俊偉
編者按: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推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行動指南。為了推動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習和宣傳,人民論壇網將連續刊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張俊偉研究員撰寫的系列解讀文章,從多個側面解讀和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今天,我們推出第六篇——《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特定的發展實踐都是在一定的發展理念指導下展開的。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學的指導思想對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在黨中央啟動起草《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工作之初,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指出:“首先要把應該樹立什么樣的發展理念搞清楚,發展理念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跟著也就好定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常簡稱為“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政策導向。
一、新發展理念的背景和邏輯
新發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直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存在的不平衡、不全面、不可持續問題以及步入“新常態”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矛盾、新挑戰而提出來的。它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和理論邏輯。
(一)歷史邏輯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和政府注重發揮工人、農民的主人翁精神,注重保護婦女兒童權益,注重保障職工權益。在城市,企業普遍成立工會組織,分配上實行按勞分配,職工養老、醫療、住房乃至子女教育都由單位負責。在農村,則實行集體經濟和集體勞動,按工分計酬。人民公社、村集體組織農民建設道路和水利設施、發展農村教育和合作醫療、為五保戶提供養老保障。這一時期雖然生活水平較低,但社會事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實行“放權讓利”改革,激發了企業、個人的積極性,也導致了國家、企業、集體財力的下降。上世紀90年代,我國在企業公司化改制、政企銀企關系重塑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構建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這一時期也是政府職能與政府財力重構、對社會事業投入嚴重不足的時期。總的來看,這一時期是經濟快速發展而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的轉型時期。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迎來了一波深度的政策調整。具體如:農村稅費改革乃至取消農業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及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推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快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普及免費義務教育,大力發展技能教育、高等教育和科技事業,建成覆蓋全體國民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等等。這一時期,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后的局面初步得到扭轉。
(二)現實邏輯
到了2010年前后,我國開始由工業化中期轉入工業化后期發展階段。伴隨著發展階段的變化,我國經濟運行也呈現出一系列新特征:
首先,我國迎來了“劉易斯拐點”。農村剩余勞動力基本轉移殆盡,甚至勞動人口數量峰值也出現了。在此背景下,要想維持經濟較快增長,就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上下功夫。
其次,隨著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轉換,鋼鐵、建材、化工、能源等產業增長明顯放緩、對經濟增長貢獻度下降,這為扭轉環境持續惡化的局面帶來了難得的契機。從國際經驗看,這也預示著“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拐點的來臨,推動綠色發展的時機趨于成熟。
再次,工業化發展中后期也是社會矛盾尖銳、沖突多發的轉型關鍵期。許多國家就是因為社會矛盾突出而又缺乏有效的紓解、調節機制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不能走先行工業化國家“向海外轉嫁矛盾”、“殖民掠奪”的老路,只能眼光向內,把改善收入分配、擴大內需作為根本的應對措施。
最后,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動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走開放式發展的道路。
(三)理論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敏銳地把握到我國經濟運行的結構性變化,明確指出中國經濟步入了“新常態”。面對“三期疊加”的復雜局面,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更加自覺地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宏觀調控,要更加注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心理預期。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注重加減乘除并舉。推進城鎮化,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促進區域發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保護生態環境,要更加注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進行資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擴大對外開放,要更加注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在很大程度上說,新發展理念就是上述理論探索的發展和延續。
二、新發展理念的內涵和實踐要求
新發展理念是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相互聯系的完整理論體系。其中,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直接目的,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推動經濟發展從“有沒有”到“好不好”轉變,實現高質量發展;其長遠目標則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出了明確的實踐要求:
要實現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要實現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從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出發,我們要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
要實現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要實現開放發展,“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對外貿易布局、投資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是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要找準突破口,以點帶面、串點成線,步步為營、久久為功。要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引導全球經濟議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積極承擔與我國能力和地位相適應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要實現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
三、“十三五”時期貫徹新發展理念取得突出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新發展理念的貫徹實施,明確指出:“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紅綠燈。全黨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發展理念上來,努力提高統籌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行為要堅決糾正,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做法要徹底摒棄。”
“十三五”期間我國在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具體如:
在創新發展方面,嫦娥探月、深海探測、北斗組網、量子計算等重大專項陸續結出碩果。國產航母、殲-20、東風17的列裝,也極大地提振了國民信心。國家還實施了“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重大發展戰略。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支撐,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等等。
在協調發展方面,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成渝城市圈融合發展,地區競爭優勢持續增強;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城鄉發展更加均衡;實施“互聯網+”“人工智能”發展戰略,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持續走向深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流向實體經濟領域,虛擬經濟畸形發展的局面得到扭轉;不斷完善社會保障、改善公共服務,推動文化強國建設,經濟和社會發展更加協調,等等。
在綠色發展方面,明確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啟動長江沿線污染源治理,啟動長江全面禁漁十年行動計劃;在大氣專項治理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啟動水污染、土壤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建立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加強對重要生態地區的保護;把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的內容納入鄉村振興規劃,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實行省以下環境監測執法垂直管理,加強環保執法力度,等等。
在開放發展方面,全國自貿試驗區增加到21個,海南更是瞄準“自由貿易港”的目標在全島實行高標準自貿區實驗;大幅開放市場,特別是在金融、制造業等領域放寬市場準入;全面推行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已經被縮減到33 項,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則被壓縮到30項;積極參與談判,完成RCEP 談判和中歐自由投資協定,等等。
在共享發展方面,最顯著的成就就是精準扶貧。通過產業扶貧、轉移就業、易地搬遷乃至社保兜底等方式,圓滿實現了貧困縣摘帽、絕對貧困人口脫貧、消除集中連片貧困區的任務,等等。
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保持了較快發展勢頭。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15986億元,比上年增長2.3%。伴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張,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臺階。截至2020年底,我國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已攀升到54.5%;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制造業競爭力顯著提升;污染防治力度加大,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對外開放持續向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基礎;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國徹底告別了“絕對貧困”;糧食產量連續穩定在13000億斤以上,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
四、今后一段時期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新要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了“十四五”乃至2035年期間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和基本思路,明確提出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梳理相關要求,主要內容包括:
在推進創新發展方面,《建議》明確提出要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根據上述要求,《建議》圍繞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作了部署。
在推進協調發展方面,《建議》在“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章圍繞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了部署;在“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一章圍繞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作了部署;在“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一章圍繞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等作了部署;在“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一章圍繞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作了部署。
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建議》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根據上述要求,《建議》圍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作了部署。
在推動開放發展方面,《建議》明確提出要“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根據上述要求,《建議》圍繞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作了部署。
在推動共享發展方面,《建議》明確提出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根據上述要求,《建議》圍繞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了部署。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2021年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又專門就“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問題作了系統闡述。
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無論是中央層面還是部門層面,無論是省級層面還是省以下各級層面,在貫徹落實中都要完整把握、準確理解、全面落實,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實解決影響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問題。
從中央層面來說,要從規劃設計、宏觀指導、政策法律、財政投入、工作安排等方面對全黨全國作出指導,抓好關鍵環節,通過重點突破帶動貫徹新發展理念整體水平提升,從全局上不斷提高全黨全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各部門既要按照自身職責抓好新發展理念涉及本部門的重點工作,也要綜合考慮本部門工作對全黨全國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作用和影響。各地區要根據自身條件和可能,既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項來重點推進。
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不斷地、逐步地解決好共同富裕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做好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繼續改革開放,既要以新發展理念指導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又要通過深化改革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提供體制機制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現在要把著力點放到圍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系統集成、精準施策上來。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增強創新能力、推動平衡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開放水平、促進共享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繼續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準地出臺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體系”。
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具體如,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等。
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只有站在政治的高度,對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才能領會更透徹,工作起來才能更有預見性和主動性。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把貫徹黨中央精神體現到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的實踐中去,經常對表對標,及時校準偏差。
習近平經濟思想系列談